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应用地震、钻/测井与岩心资料,以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岩-电-震精确标定,识别了乌尔逊-贝尔凹陷铜钵庙组、南屯组区域(三级)层序边界面4个:SB1、SB2、SB3和SB4;最大湖泛面3个:F1、F2、F3,并重新厘定了南二段顶部层序界面。通过12条井-震结合区域剖面对比和27条加密井网布置,建立了研究区区域层序地层格架。在岩心详细观察、单井相与连井剖面相分析基础之上,编绘出层序SQt、SQn1和SQn2时期沉积相分布,研究认为:该区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滑塌浊积扇、湖泊5大沉积体系,层序SQt时期地层主要发育于乌尔逊凹陷和苏乃诺尔西洼槽内部,以冲积扇-扇三角洲-滨浅湖为主,SQn1-SQn2时期,湖盆水体逐渐上升,陡坡带以扇三角洲-浊积扇-较深水湖相沉积为特征,缓坡带以辫状河三角洲-坡折处扇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为主。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在区域层序地层格架内,进行中期基准面旋回划分与对比,确定了5个含油区块油层组划分方案、层序地层位置和高频旋回的对应关系,并进行了中期基准面旋回的精确地层对比,建立了45条网状精细对比剖面。明确了区域油层组统层方案,即:乌东斜坡带-苏德尔特油田-贝中次洼南一段油层组统层;乌东斜坡带-呼和诺仁油田南二段油层组统层;苏仁诺尔油田苏131断块与苏102、海参4断块大一段油层组统层。最终建立了区域油层组对比大剖面。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和层序地层分析认为:凹陷幕式裂陷控制区域层序形成;凹陷内不同的缓坡和陡坡类型导致层序地层充填样式的变化;凹陷平面展布和沉积中心的迁移受构造调节带控制,短轴主物源主要是通过构造调节带入洼,不同类型调节带可以控制物源大小和走向变化,从而影响沉积体系发育;结合古地貌和同沉积断裂特征,认为乌北大一段低位域滑塌浊积砂体、乌东斜坡带坡折带处扇体砂与深凹浊积砂以及贝西北斜坡中部2级坡折处扇体砂和南、北地区低位域砂体为该区有利储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