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镰刀菌鉴定及其致病性测定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芒果是世界五大热带水果之一,我国芒果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海南、广西、云南及四川等省。镰刀属真菌(Fusarium spp.)是一类分布广泛的真菌,除引起芒果畸形病外,还可导致芒果叶斑病、果腐病及梢枯病。本研究对采集于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福建和广东等6个省的芒果病叶样品进行常规组织分离,共分离出22株镰刀菌,PDA平板培养9天后,其气生菌丝发达,为浓密的絮状或者绒毛状,大多数菌落背面呈黄色或粉紫色。经PDA和PDB培养基诱导产生小型分生孢子,卵形、倒卵球、椭圆形或者棒形,无隔,孢子平均大小为6.1-16.1×2.6-4.3μm。经CLA培养基诱导,产生大型镰刀状分生孢子,3-5隔,孢子平均大小为27.9-57.5×3.2-5.2μm。通过菌落培养特征、分生孢子形态观察及β-微管蛋白(β-tubulin)和延伸因子(nuclear 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1a)分子系统学分析,分离菌株鉴定为5个种,分别是F. mangiferae(36.4%),F. incarnatum(36.4%),F. concentricum(13.6%),F. proliferatum(9.1%)和F. verticillioides(4.5%)。其中,F. concentricum为芒果上首次发现的世界新纪录种。离体叶片致病性测定表明,所有菌株对芒果叶片致病明显,各菌株平均病斑直径范围为9.2-34.3 mm,其中,F.mangiferae,F. incarnatum和F. concentricum种内不同菌株间平均病斑直径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同时,在离体果实上测定了22株芒果镰刀菌的致病性,表明所有菌株对芒果果实致病微弱,平均病斑直径范围为3.3-6.3 mm,未表现出种间差异(P=0.36),仅F. mangiferae的种内不同菌株间平均病斑直径存在显著性差异。本研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芒果镰刀菌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等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上半空间一类含有多调和延拓算子的积分方程组正解的分类问题.在某些自然结构假设下,利用积分形式的移动球面法和上半空间的积分不等式,获得了该积分方程组正解的Lio
文章在肯定已有成绩的基础上从多角度审视吉林省食用菌行业发展过程中,菌农权益的现状,较新颖的发掘近年来尚未得到足够重视的职业病、经济效益相对偏低等问题,并提出建设性
以黑平8号平菇菌株为材料,采用工厂化瓶栽生产方法,设置不同出菇温度,通过测定原基形成时间、密集度、色泽,子实体颜色、朵形和菌盖光亮度,采收时间、产量和生物学效率等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