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以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时期沈阳体育学院附属竞技体校线上课堂教学为例,通过实验法等研究方法,运用心理契约相关理论,对线上教学的问题行为进行干预研究。在为期一个学期的线上教学实验过程中,探究心理契约解决竞技体校线上课堂教学问题行为的方式,总结并逐步构建竞技体校线上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同组被试前后测试,在线上教学学期的初始与结束阶段分别采用心理契约量表,考察学生学习能力与水平的差异性,并辅以相关学科测验考察学生知识掌握程度。本研究的自变量是心理契约的执行,因变量是线上课堂问题行为。实验时间为整个学期,大体分为时间相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观察记录学生线上课堂问题表现,对相同类型的问题行为进行归类对问题行为出现的频次要做记录,要系统分析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为后继实验做好准备。第二阶段,基于学生的身心特点、课堂表现以及学习成绩,与其缔结心理契约,明确具体的权责关系。要基于心理契约相关理论采用恰当的方法与策略开展课堂问题行为的约束与管理。心理契约出现破裂或即将出现破裂的时候,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特点,采取有效的心理暗示进行弥补干预。第三阶段,继续观察记录学生线上课堂问题表现,做记录与第一阶段情况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对于契约内容的掌握情况,进一步明确权责关系,适时调整契约内容,提升契约的牢固性。被试为沈阳体育学院附属竞技体校高三年级学生,主试为研究者本人,主试课堂是由研究者本人所承担的数学课堂。在本研究中,线上教学要全程实时视频,便于教师掌握学生学习状态和进行相应行为干预。实验过程中要逐渐清晰构建起心理契约是师生双方基于共同期望的一种权力与义务的关系。尤其在线上教学的契约的缔结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容易出现诸多问题。由于学生自身控制能力与水平有限,教师必须要承担起契约建立与维护的责任。由于主试为教师本人,因此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教师首先会对契约内容进行熟记掌握并切实的将相关内容融入到线上教学活动之中,这是本研究进行的前提条件。在研究中,教师必须要认真思考并做出明确的操作计划,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线上教学过程中要保持清醒的认识以及自身对于契约的遵循。研究结果:竞技体校线上课堂教学心理契约模式构建,主要分为行为目标确定、明确目标行为的出现依据、对目标行为的判定以及契约履行情况的总结四个步骤,当步骤四完成后,将总结内容纳入到新一轮的契约行为中。首先,确定心理契约的行为目标。教师要和学生之间对于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要有着清晰、明确的认识,在线上教学过程中每当拥有一项权利的同时,必然应该承担相对应的义务。而能够正常遵守并履行这种权利义务关系的就是应该得到鼓励和赞许的。反之,违背师生间的共同期望的行为则要受到惩戒。当然这些奖励和惩戒的具体措施也是师生之间约定好并认可的。在依据共同期望,建立起的权力与义务交互关系就是心理契约行为目标的确定。其次,明确目标行为的出现依据。这里我们要明确的是违反课堂常规、学生主观学习观念差、不良品性品质引起的课堂问题行为的对立面就是目标行为。目标行为的内容恰恰为教师课堂教学所期望的行为。目标行为的产生需要过程,教师不能期望学生问题行为因为心理契约的缔结而立刻消失,当学生对自己的问题行为出现自责、自省时,契约便逐渐地构建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给予强化,要鼓励学生的正确行为,让学生自发地巩固缔结的心理契约。第三,对于目标行为进行及时判定。目标行为的出现需要得到及时强化,否则不利于契约的巩固,同时如果长时间的不对目标行为进行强化,契约也容易破裂。因此教师要及时的对目标行为进行判定并给予相应回应。这种回应因线上教学更需要及时给予,不能延迟。最后,对于契约履行情况的总结。师生分别对自己课堂行为进行反思,教师要做好总结,分析契约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采用更为直接恰当的方式来继续构建和深化心理契约。研究结论:竞技体校线上课堂问题行为主要以学生对线上学习新鲜感与兴趣降低而产生的违反课堂常规和主观学习观念淡薄两个层面为主。其根本表现为为向学力不足。针对如上问题,基于心理契约构建的竞技体校线上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分为行为目标确定、明确目标行为的出现依据、对目标行为的判定以及契约履行情况的总结四个步骤。运用心理契约解决竞技体校线上教学问题行为,可以得出在心理契约的干预影响下,线上教学问题行为的数量和出现频率有所下降。心理契约教学模式的构建,使学生的课堂常规表象明显改善,有助于形成了较为良好的学习观念。但因线上教学的限制,该模式在构建过程中对教学硬件要求较大,此外短时间内该模式对学生的学习品质品性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