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对一组外机功率为1.5P、热水箱容量为200L的R290热泵热水器进行模拟泄漏实验,对比了300g及350g两种充灌量、冷凝器中部及底部两种泄漏位置,地面及高空两种探测器位置的实验结果。根据制冷剂泄漏后空间内R290的浓度分布情况可以得到充灌量越大,初始泄漏阶段持续时间越短,但整个泄漏阶段持续时间越长的结论。同时,相比于冷凝器底部发生泄漏,中部发生泄漏时整个泄漏的持续时间更长,危险性更大。在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一组外机功率为1.5P、热水箱容量为200L的R290热泵热水器进行模拟泄漏实验,对比了300g及350g两种充灌量、冷凝器中部及底部两种泄漏位置,地面及高空两种探测器位置的实验结果。根据制冷剂泄漏后空间内R290的浓度分布情况可以得到充灌量越大,初始泄漏阶段持续时间越短,但整个泄漏阶段持续时间越长的结论。同时,相比于冷凝器底部发生泄漏,中部发生泄漏时整个泄漏的持续时间更长,危险性更大。在不同充灌量的条件下,无论是冷凝器中部发生泄漏还是底部发生泄漏,热水箱周围0.65m以上的空间R290浓度基本上始终低于10%LFL。根据实验结果,本文先后提出通过密封保温材料充注口及在热水箱顶部打孔的方式提高R290热泵热水器的安全性。结果显示,密封充注口会提高R290热泵热水器的风险,而在热水箱顶部打孔可以将危险区域控制在半径为1m的圆形范围内。
其他文献
箱庭游戏满足了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对儿童心理临床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选取某小学低年级儿童共60名,每人制作一个箱庭作品。通过分析箱庭作品,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探索环境的主动性增强;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像内容不断丰富,而一到二年级自我意识上升的幅度最大;在社会性发展方面,箱庭作品中的人物有出现代表同伴的形象,小学低年级儿童对同伴的概念,还局限在一起玩游戏的朋友以及地域上相邻近的特点。
《主角》中人、文化与历史的关联,表现出作者隐藏其中的文化焦虑。在陈彦的身上,可以看到陕派作家和现代化对他“影响的焦虑”。小说以秦腔为叙述载体,设置文化隐喻,秦腔文化成为传统文化的一个剪影。四代人物的更迭变化,理想人物的轨道偏离,政治、经济对传统的工具性消解,无一不体现着作者深沉的文化焦虑。而焦虑感的释放,则是通过“家”与“自然”两种空间的过滤得以净化、升华。
由曹路生编剧的陕西人民艺术剧院话剧《主角》以小说主人公忆秦娥经历的磨难为主线,颇具取舍眼光和剪裁功夫。《主角》残忍且冷酷地把女主人公柔弱的心灵放在冰冷而粗粝的岩石上擦磨蹂躏,将她遭受的挫折与不幸直接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该剧更塑造了因虚荣和嫉妒造谣诽谤忆秦娥的楚嘉禾,尤其是让谣言变成对主人公巨大精神压力的恶质文化,深化了戏曲舞台上的主角“不屈辱,不成活”的主题。惊艳的美需要淬炼,但淬炼的过程令人心碎和
《主角》[1]是当代作家陈彦的一部长篇小说。忆秦娥是小说中极力刻画的人物形象。小说以一代名伶忆秦娥长达半生的成长史为主线,又在时代风云变幻中道尽传统艺术秦腔生命的起起伏伏,芸芸众生合力"演绎"热腾腾的民间温情。[2]忆秦娥主要有乐观、坚持不懈、吃苦耐劳、尊师重道、仁爱精神和抗争性等性格特点,更是一个鲜活、灵动、真实的个体人的形象,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
目的:分析认知干预联合奥塔戈运动控制双重任务训练在改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认知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中的应用价值,为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及提升临床护理质量提供新思路。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6月—2021年5月收治的106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3例。两组均接受基础治疗及对症治疗,对照组行神经外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
<正>慕尼黑展览公司:展会对我们的客户来说不可或缺。2022年是成功的展会年,2023年的活动充满希冀。成功的一年2022财年,活动和领先展览如LASER World of PHOTONICS、automatica、 IFAT Munich、 EXPO REAL和bauma密度空前,可谓大获成功。我们的客户向我们证实,特别是在应对复杂和创新主题时,展会不可或缺,就像人际接触,您无法将它完全数字化。
本文基于2012—2019年盈余公告期间机构投资者净买入的日度数据,对机构投资者净买入是否提升公司的投资—股价敏感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盈余公告期间,机构投资者的净买入能显著提升公司投资—股价敏感性,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是通过传递私有信息,进而提高公司的投资—股价敏感性。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投资—股价敏感性的影响在盈余公告是好消息、分析师关注度低的情况下更显著。进一步,这种正相关关系在公司年龄小、融资约束
“士不遇”是中国文学的永恒主题,在诗、赋、词、曲、戏剧、小说等各种文学体裁中,都能感受到历代仁人志士怀才不遇的郁愤心情。当魏晋士人仕途困顿、身陷窘境之时,他们时常选用赋这一文学体裁来抒发不遇的悲楚。这些赋作集中体现了魏晋士人面临的生存困境和个体价值失落之悲。本文以魏晋“士不遇”赋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使用文本细读、比较研究、文史互证等研究方法,力图深入分析魏晋“士不遇”赋的兴盛之因、情感表现与艺术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