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评价家犬ICH模型立体定向微创血肿清除术不同时间窗周围神经及皮质脊髓束损伤的治疗效果,以分子影像水平初步探讨及病理生理机制,为个体化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25只健康家犬(雌雄不限),分为模型组(n=5)、6h组(n=5)、12h组(n=5)、18h组(n=5)、24h组(n=5),自体血注入法采用CT引导构造家犬基底节区ICH模型,模型组不实施微创血肿清除术,只模拟其过程,其余4组造模成功后分别于6h、12h、18h、24h时间段采用CT引导下立体定向微创血肿清除术,各组分别在微创术前3-5h和微创术后14d行MRI平扫、弥散加权成像、弥散张量成像、磁敏感加权成像,观察不同时间窗微创术前后血肿周围组织ADC值、患侧CST的FA值和完整性评分的变化,通过Purdy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不同时间窗微创术前后动物行为学改变,术后14d处死家犬,取血肿周围脑组织检测不同时间窗术后MMP-9含量。结果:①各组微创术后血肿周围脑组织ADC值,对照组(0.957±0.058)、6h组(0.615±0.054)、12h组(0.681±0.045)、18h组(0.785±0.023)、24h组(0.844±0.026),微创术后各组患侧ADC值较前减低,6h组减低最明显,6h与12h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6h组与18h、24h、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②各组微创术后患侧CST的FA值,模型组(0.464±0.021)、6h组(0.660±0.045)、12h组(0.644±0.012)、18h组(0.562±0.056)、24h组(0.539±0.012),微创术后各组患侧CST的FA值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增高,6h组增高较其他组明显,6h与12h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6h与18h、24h、模型组对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③各组微创术后患侧CST完整性分级评分,模型组(2±0)、6h组(1±0)、12h组(1.4±0.49)、18h组(1.4±0.49)、24h组(1.6±0.55),微创术后各组患侧CST完整性分级评分较前减低,6h组评分最低,6h与24h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6h与12h、28h组具有统计学差异;④各组术后Purdy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模型组(6.6±0.548)、6h组(3.2±0.837)、12h组(4.4±0.548)、18h组(4.6±0.894)、24h组(4.8±1.304),微创术后各组Purdy神经功能评分较前减低,6h组评分最低,6h与12h组具有统计学差异,6h与24h组具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⑤各组微创术后患侧血肿周围组织MMP-9含量,模型组(1.643±0.063)、6h组(0.136±0.034)、12h组(0.660±0.049)、18h组(0.863±0.075)、24h组(1.057±0.089),6h组MMP-9含量最低,各组间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⑥微创术后各组患侧FA值与Purdy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负相关关系;⑦微创术后各组血肿周围水肿ADC值与MMP-9呈正相关关系;⑧微创术后各组CST完整性分级评分与Purdy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关系。结论:①早期时间窗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可减轻脑水肿程度,利于CST的恢复,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②血肿周围组织ADC值、患侧CST的FA值的演变规律能提示立体定向微创术后血肿周围脑组织时间窗的演变,为周围继发性神经损害提供量化标准,提示6h-12h微创术血肿清除治疗效果较好;③FA值和CST完整性分级评分反映CST的损伤情况,对微创术后CST恢复的预测和评估具有重要价值;④ADC值与MMP-9的表达具有良好的相关性,CST完整性分级评分与Purdy神经功能评分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