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裸小鼠和裸大鼠(rnu/rnu)两种免疫缺陷动物人肝癌皮下移植与原位移植后肿瘤生长和转移等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方法将Huh—7细胞株接种至裸小鼠皮下成瘤后采用完整的组织块移植于裸小鼠和裸大鼠皮下和肝脏,成功建立皮下和原位移植模型,观察所建立模型的皮下和原位成瘤率、移植瘤生长、侵袭和转移情况,同时进行了病理组织学、超微结构、细胞增殖周期和异倍体的观察。结果皮下移植瘤模型在前5周,裸大鼠和裸小鼠有相似生长速度,在中后期裸大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肿瘤的生长速度远远大于裸小鼠(P<0.01),到第九周裸小鼠皮下移植瘤开始出现坏死。裸大鼠皮下移植瘤的移植成功率达到了80%,裸小鼠成瘤率为lOO%;实验结束时,裸大鼠和裸小鼠皮下瘤的体积分别为1236.1 mm~3和385.4mm~3。原位移植瘤模型裸大鼠成瘤率高达95.5%,生长速度也比较快,实验仅8周,其平均瘤重可以达到8.9±1.8克;肿瘤转移的时间早,转移率高,另外还可见膈转移。裸小鼠人肝癌原位移植瘤模型的肿瘤肺转移率也较高,达到了79.6%,但远不及裸大鼠。裸大鼠的肺、淋巴结、膈肿瘤转移率形成率分别为100%、72.6%、17.8%,均高于裸小鼠;而且荷瘤鼠晚期出现全身衰竭及恶性病质,基本上重现了真实的肝癌病人的临床过程。裸大鼠皮下瘤和原位移植瘤细胞DI(DNA index)值比正常肝脏细胞要高,显示其是异倍体肿瘤细胞,原位移植瘤细胞G2-M期和S期高于皮下瘤细胞,这说明原位移植瘤细胞恶性度明显增加。结论证明应用裸大鼠可以提高人肝癌细胞系(Huh—7)肿瘤动物模型的转移率和恶性程度,从组织形态学、流式细胞学等方面均符合恶性肿瘤的特点,模型均一性较好,与人肝癌生物学特性一致。这说明裸大鼠较裸小鼠更适用于建立肝癌的皮下和原位移植模型,为探讨肝癌转移的生物学机制和抗转移治疗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