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勘经济快速发展的因素

来源 :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q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勘单位属地化以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职工收入大幅度提高,生活、办公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各项事业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本文重点分析总结了取得上述业绩的内、外部主要原因,简述了地勘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地勘经济 快速发展 原因
  
  Discussed shallowly compares the economical fast development factor——Take the Shandong Province prospecting bureau as the example
  Hu Dong
  Abstract:Since has compared the unit to be,the economy obtains the fast development,the staff receives the large scale enhancement,the life,the work condition has the distinct improvement,each enterprise marches into the benign development track;The this article key analysis summarized has obtained the above achievement in,exterior primary cause,summarized has compared the economical development existence question.
  Keywords:Compares the economical Fast development Reason
  【中图分类号】F30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0118-02
  
  按照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地勘单位属地化以来,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地勘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职工收入大幅度提高,办公条件、生活居住得到明显改善,步入社会发展的发达群体,在短的时间内,发生如此巨大变化,笔者分析认为:
  
  1.外部宏观因素
  
  1.1 改革开放转变了思想观念,激发了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解放了社会的生产力。十一届三中全会重大决策,改革传统的以行政计划为主的经济体制,实行对外开放,这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最主要的因素,也是最巨大的动力,只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就能够继续保持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任务,这是我国经济30年来高速增长的一个最重要的条件。
  1.2 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方针,把发展作为振兴我国的第一要务。党中央高瞻远瞩,把党和国家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方针,为中国规划了经济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第一步,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21世纪50年代达到中等国家发达水平,目前已顺利地实现了前两步的目标,正在为第三步目标而奋斗,并在发展的理念上也在不断地发展创新。
  1.3 我国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政府在调控和管理方面主要体现了三个方面,一个是进行宏观调控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改革开放以来,六次大的宏观经济调控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保证了国民经济的快速持续增长。二是通过市场监管,促进公平竞争,增进微观经济的效率,保护资源生态和环境,维护生产安全和食品安全等,三是通过财政税收等杠杆,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
  1.4 我国具有丰富的劳动资源,我国人民具有勤劳勇敢的传统美德,改革开放充分地发挥了人才劳动资源优势,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巨大动力。
  1.5 我国属发展中国家,孕育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吸引着各方面的投资,我国基础设施投资机会很多,经济增速快,随着人民收入水平迅速提高,市场消费不断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建设加快,使我国的市场空间进一步加大,为社会生产力发展,提供了最广泛的环境。
  1.6 我国人民节俭,具有持续的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据统计,近30年来储蓄增长率平均在3%以上,高储蓄率支撑着高投资率,支撑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资本的平均增长率是9.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3%,所以,我国经济达到两位数的高速增长,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发挥了巨大作用。
  1.7 稳定的国际环境,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更加有利于我国一心一意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稳定、发展、合作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旋律,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产业发展突飞猛进,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1.8 国家高度重视地质工作,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加大了对地质工作的政策支持;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和关心地质事业的发展,省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对地矿工作进行了调研,为地勘经济快速发展酿造了一个宽松环境。
  1.9 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高速发展,特别是重点工程的建设,为工勘施工业实现一个又一个新突破,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1.10 巨大的矿产需求在催热着地勘产业,地勘投资逐渐加大,矿产资源前景广阔,地勘单位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地质勘查整体态势强劲,地勘板块作为矿业经济的重要方面,与开采、冶炼、贸易并驾齐驱的四大产业格局越来越显著。
  
  2.内部微观原因
  
  2.1 把解放思想、理清思路放在了首位。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在总体发展思路上,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于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立足于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立足于建设全国一流队伍,立足于把职工的生活提高到一流水平。遵循“理顺内外关系,盘活存量资产,整合人力资源,再造地矿辉煌”的工作方略,集中心思、集中力量、集中精力在抓环境、抓稳定、抓改革、抓机制、抓矿权、抓基地建设六个重点上实施了突破。
  2.2 正确认清了形势,把握了机遇,上上下下齐心协力,奋力拼搏,主动融入市场,融入社会经济发展中,在市场上锻炼提升自己,炼就了一支有责任心,能吃苦,能在市场上能拼善战的干部队伍,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2.3 “三个体系”建设促进了地勘经济快速发展,关键在于狠抓了机制创新,坚持不懈地推进“三个体系”建设:①理清工作思路,做到决策目标科学化;②层层分解明确责任,做到执行责任具体化;③严格工作程序,做到考核监督制度化;④实行奖惩严明,做到奖惩兑现刚性化,使“三个体系”建设成为促进地勘经济发展的动力源。
  2.4 因地制宜地根据不同发展时期的特点和需要,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有效地保持了地勘经济增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山东局2006年总收入和经营收入增长速度分别达到43%和47%。17个局属单位中有15个单位经营收入实现不同程度增长,有5个单位经营收入同比增长超过20%,7个单位经营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0%。生产增加值增长38%,节余与收益同比增长97%,16个局属单位实现盈利,其中4个单位节余与收益超过千万元。在总收入和职工收入大幅提高的情况下,节余与收益率达到8.3%,与去年相比提高2个百分点。
  2.5 始终把以人为本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为目的,以提高职工生活水平为应尽的义务。以山东局为例,17个地勘单位中,5个单位在册职工年平均工资增长率超过40%,3个单位在册职工年平均工资增长率超过30%,全局在册职工年平均工资在较高基础上仍以33%的高速增长;2006年657户职工乔迁新居,2007年上半年22万平方米住宅楼已竣工,基本解决职工住房难的问题。实践证明了真心实意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就能取信于民走出困境,只要领导一心一意为老百姓谋福利,干部职工就能以高昂的热情、空前的干劲投身于振兴地勘经济的热火朝天的伟大实践之中。
  2.6 在分配制度上积极推行打破“大锅饭”的工资制度,坚持“按劳分配,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坚持一岗一薪、岗变薪变;实行收入与经济效益、贡献大小、岗位责任、工作难易程度挂钩。领导班子的收入与工作实效和职工收入挂钩,每年根据综合考核结果兑现奖惩。
  2.7 在地质矿产勘查上实现了新突破。加强了资源勘查,加大找矿力度,扩大找矿成果。2006年山东局共承担地质调查、勘查项目157个,项目资金41401万元;完成公益性基础地质调查1万平方公里,水文地质调查2.8万平方公里,农业地质调查3万平方公里,环境地质调查5.6万平方公里。新发现矿产地15处,提交金矿资源量50吨,煤炭资源量40亿吨,铁矿资源量1.5亿吨,非金属矿产资源量11亿吨;提交地下水允许开采量47万立方米/日,提交地热水可采量45万吨/日。完成农业地质、城市地质、环境地质、海洋地质和地质灾害评价等地质勘查项目398个。科技创新取得较大进展,获部省科技进步奖7项。事实证明,凡是发展快的单位都是在地质勘查上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实现了地勘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省政府从收取的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和价款中拿出一定份额的资金通过财政,国土资源口对地勘工作给予一定的扶持,这对弥补地质勘查费用不足已起到了十分有益的作用。
  2.8 矿权经营工作得到不断加强,拥有矿权的数量和面积也在逐年提高,为矿权经营工作和申报国家出资的公益性项目赢得了主动。为了加速矿权的生产经营,各矿权人精心运作,及时盘活手中的矿权资源,不同程度地对外签订了处置矿权,联合探、采、炼、贸易一条龙的协议,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矿权经营已逐步进入了收获的季节,据山东局统计,2006年全局共有31个矿权转让项目,合同金额30297万元,到位资金21036万元,转让成本11096万元,作价入股499万元,带来后续勘查合同1035万元,转让合同额300万元以上的矿权项目有6个,在探矿权采矿权交易中,取得、流转、获利成为地勘单位作为主体的法宝。
  2.9 加强了党的领导和精神文明建设。注重做好了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方方面面之间的思想沟通,做到心情舒畅,团结协作,弘扬正气,形成了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
  目前,地勘经济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宏观层面看:①矿业勘查开发体制改革滞后,矿业市场发育程度低;②矿业的经济关系缺乏调节机制,勘查开发的投资环境不够理想。从微观层看;地勘单位由于内部改革、矿权储备、市场活力、区位特点、经济环境、社会因素等多方面的差异,所面临的困难程度和问题性质不尽相同,要想保持地勘经济的继续快速增长,任重而道远。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