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经会阴二维及四维盆底超声对妊娠晚期女性盆底器官结构进行观察,探讨妊娠对盆底解剖结构器官功能的影响,进而探讨妊娠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的相关性。方法入组条件为:年龄在35岁以下、初次妊娠,并于妊娠前无压力性尿失禁的症状、晚孕期(37-38周)的孕妇,进行经会阴的二维及四维盆底超声检查,观察盆底功能正常组孕妇110例及压力下尿失禁评分异常组孕妇33例,进行盆底器官的观察和测量。二维超声在正中矢状面分别测量静息态及Valsalva状态下膀胱颈与耻骨联合下缘基线的距离-膀胱颈距离(BSD),计算出两种状态的差值为膀胱颈移动距离(BND)、两种状态下的尿道倾斜角(UTA)即近端尿道与垂直线的夹角,从而计算出尿道旋转角(URA)(尿道旋转角=乏氏态尿道倾斜角-静息态尿道倾斜角);最大Valsalva动作时应用四维超声的Render成像模式对肛提肌裂孔成像并进行面积测量(cm~2),在缩肛状态下应用四维超声的超声断层成像模式(TUI模式)多平面观察肛提肌形态,从而判断有无损伤、断裂。结果 Valsalva状态与静息态的膀胱颈移动度(BND):盆底功能正常组(9.24±4.17)与盆底功能异常组(19.44±6.53)、尿道旋转角(URA):正常组(12.33±7.76)与异常组(33.45±10.97)、肛提肌裂孔面积(cm~2):正常组(19.72±5.64)与异常组(25.74±7.38),异常组均明显大于正常组,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入组观察病例肛提肌均未见损伤及断裂。结论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尤其是肛提肌裂孔面积等指标能很好的反映妊娠晚期女性盆底结构改变情况,可推荐作为妊娠晚期女性盆底功能常规筛查的评估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