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应试教育背景下,全社会过度关注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将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作为学生学业成就的主要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最终导致我国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肥胖率、近视率持续上升,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分析了体育中考制度对我国学校体育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并提出了发挥体育中考制度积极意义的措施,以期促进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促进我国学校体育健康有序的发展。研究方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研究结果:1.体育中考对学校体育的积极影响:1.1有利于全社会重视体育,提高学校体育的地位。将体育纳入中考,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促使学校和家长支持学生参与校内外体育活动。1.2有利于学校完善场地、器材等体育设施,满足学生的锻炼需求。场地、器材是保障学校体育顺利开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体育未纳入中考之前,国家和学校对体育的重视不够,体育课开不齐、常常被其他课程取代,处于边缘学科的位置,很多学校的场地、器材无法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将体育纳入中考,提高了国家和学校等各方面对体育的重视,促使国家和学校加大了对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等设施的资金投入力度。1.3有利于学生增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增强学生的体质。体育中考项目的设置旨在考察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运动技能,为了在体育中考中取得高分,学生会在体育运动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因此,体育中考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学生参与其他体育运动打下了良好的身体和运动能力基础。1.4有利于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培养终身体育观念。体育中考的项目在考察学生的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的基础上,还增加了对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游泳、乒乓球等项目的考察,如:足球颠球、足球运球、篮球1分钟运球投篮、排球垫球、1分钟排球对墙、1分钟羽毛球对打、羽毛球单手颠球等,有利于学生熟练掌握运动项目的动作要领,拥有终身参与体育运动的项目。2.体育中考对学校体育的消极影响:2.1学校体育课程内容单一且枯燥,抹杀了学生的运动兴趣。立定跳远、掷实心球、1分钟跳绳、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坐位体前屈等项目是各个省市体育中考中测试最多的项目,注重对田径类项目的考察,在训练时多采用重复训练的方法,较为枯燥,不利于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2.2出现"应试体育"现象,学校体育课程"考什么,就教什么"。体育中考制度的实施使得很多学校的体育课程成为了"应试体育",学校体育课程出现了"考什么,就教什么"的现象,甚至催生出一批参差不齐的校外体育中考培训机构,让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成为负担。2.3过度追求成绩,导致兴奋剂进入学校。在"唯分数论"的功利心态的趋势下,出现了家长让孩子在中考前服用兴奋剂的现象。这既违背了体育考试的初衷,也损害了学生的身体健康。2.4教学内容碎片化,导致学生无法掌握运动技能。目前体育中考中关于学生运动技能的测试大多是某一项目的基本技术或基本技术组合。即使学生在体育中考测试中取得了高分,也不能代表学生掌握了该项目的运动技能。研究结论:发挥体育中考制度积极意义的措施:1.树立正确的体育评价观念,鼓励多元化的评价。正确认识体育对于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鼓励学校制定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体育课程计划,避免单一的终结性的体育评价。2.重视学校体育工作,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体育课是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提高身体素质、培养运动技能的重要渠道。教师要鼓励学生全员参与,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和体育专长,有序高质量的组织体育课程。3.完善体育中考制度,科学设置考试项目。体育中考的考核内容、方法、组织影响学校体育课程的开展,科学设置考试项目更能使体育中考制度发挥其作用。要深入研究体育项目与学生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这五大身体素质的关系,选择最能促进学生身体素质以及培养运动技能的体育项目,避免出现多个测试项目衡量一项身体素质的情况。4.建立合理的评价标准,增强体育成绩的区分度。目前,在把体育测试成绩纳入中考成绩中,纳入分值最高达到100分,体育中考成绩在总成绩中的占比与语文、数学、英语三大门一致,提高体育中考的分值和体育成绩的区别度,可以充分有效的发挥考试作为指挥棒的作用,用分数和成绩引导学生参与体育锻炼。5.维护体育中考的公平,建立体育中考维权机制。当前体育中考的组织、监督主要由地方教育部门主管和负责,在考试中存在考官徇私枉法、不合理的免试、缓考等不公平现象,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多层级的监督机制。维护体育中考的公平要完善体育中考的考试法规,加大对考试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为家长和学生维权建立合理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