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在双壳纲物种的海洋贻贝科,帘蛤科和淡水珠蚌科中存在F、M型线粒体性别相关性遗传的DUI(doubly uniparental inheritance)现象,在这种遗传方式下,雄性个体除了能够遗传到母系传递的F型mt DNA之外,还会从父系那里获得另一种特殊的M型mt DNA。鱼尾楔蚌(Cuneopsis pisciculus)是我国特有的淡水蚌,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本研究通过LA-PCR扩增、SHOT-GUN测序、软件拼接获得鱼尾楔蚌F型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Gen Bank NO.KP273584)。其全长为15907bp,包括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t RNA(其中包括2个t RNASer和2个t RNALeu),2个Sr RNA及25个长度不等(1-326bp)的非编码区,其碱基组成为26.30%A,37.75%T,12.43%C,23.51%G。A+T含量为64.05%,表现出A+T偏好性。在基因的排序方面,与三角帆蚌(Hyropsis cumingii)、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和背瘤丽蚌(Lamprotula leai)在COII-CYTB区间存在差异,与其余已知序列淡水贝类物种一致。以17种F型淡水蚌、2种M型淡水蚌和4种海水贝类mt DNA的13个蛋白编码基因的氨基酸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鱼尾楔蚌与珠蚌属亲缘关系最近。此研究为淡水蚌双单亲遗传现象的发生机制提供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