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根据药物遗传毒性指导原则标准组合一来评价某注射液的致突变和致畸变性,为其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提供实验资料。方法用菌株TA97a、TA98、TA100、TA102和TA1535进行组氨酸缺陷型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ICR小鼠尾静脉注射某注射液后,观察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形成情况,评价某注射液的致突变性。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CHL)进行染色体畸变试验,评价某注射液的致畸变效应。结果①Ames实验结果,某注射液在1~5000μg/皿浓度范围内,在非活化测试条件下,诱发TA97a、TA98、TA100、TA102和TA1535菌株产生的回变菌落数与空白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某注射液在1~5000μg/皿浓度范围内,在活化测试条件下,诱发TA98、TA100、TA102和TA1535菌株产生的回变菌落数与空白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某注射液在5000μg/皿浓度且在活化测试条件下,对TA97a产生的回变菌落数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在1~500μg/皿浓度范围内诱发TA97a产生的回变菌落数与空白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在1~5000μg/皿测试浓度范围内,某注射液对这五种测试菌株均无致基因突变作用;但是某注射液在活化条件下5000μg/皿的浓度时,对TA97a菌株有一定抑制作用。②体内骨髓微核试验,某注射液112 mg·kg-1、56 mg·kg-1、28 mg·kg-1各剂量组24 h时间点微核发生率分别为2.75±0.55‰、2.42±0.96‰和2.38±0.65‰;112 mg·kg-1剂量组48 h时间点微核发生率为2.71±0.56‰,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③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在6h和24h作用时间、S9活化和非活化两种测试条件下,某注射液26、13、6.5μg·mL-1剂量组染色体畸变率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某注射液在1~5000μg/皿浓度范围内,无论有无S9活化系统,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株TA97a、TA98、TA100和TA1535均无致突变性;ICR小鼠尾静脉注射某注射液在28-112 mg·kg-1范围内,无致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形成作用;在6.5~26μg·mL-1浓度范围内,无论有无S9活化系统,均未见诱发CHL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显著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