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我院旧信息系统由于缺乏与业务关联的电子医嘱/EMR系统,以产值录入和统计为中心,工作流程发生了大量的二次录入和割裂操作,耗费了临床和财务部门大量的时间精力,造成了病人排队等候缴费的现象,降低了医院工作效率和病人的就医体验;大量珍贵的临床历史数据信息无法保存、快速查询和应用于教学科研工作,医疗质量难以及时监控。为了消灭"诊疗—缴费"通道中的各种二次录入现象,实现业务数据和病历数据的数字化、结构化和共享化,信息科进行了系统流程改造的设计和实施。方法电子医嘱/EMR流程改造的关键流程包括:住院电子医嘱闭环通道、门诊电子医嘱通道、住院中心药房流程、门诊药房流程、产值统计报表、医保动态接口、结构化住院电子病历和门诊电子病历、学生账号双签名机制;对以上流程的路线和管控的解决方案进行了完整的设计。制定了"先局部再整体,局部一步到位,整体逐步替换"的推进顺序和"不增加使用部门工作量"实施原则;经过三个阶段逐步完成住院系统HIS上线、EMR上线和护理文书上线,经过四个阶段逐步完成门诊系统的收费模块上线、分科室"双轨"上线、全院废止手工收费单、全院废止手写病历。最终达成电子医嘱/EMR流程全面上线运行。结果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人力设立了专门的出入院办理窗口。门诊科室对产值的平均计算周期由3天缩短为0.5天,财务科核算周期由7天缩短为1天。大大缓解了门诊患者排队缴费现象,高峰时期平均缴费排队时间由40分钟缩短为10分钟。临床药学和病历质控部门实现了数据的快速查询,促进了真正意义上的病历质控机制的建立和运行。降低了药品使用的管理风险。2017年4月,全院按诊断统计的有效门诊病历书写率达到64.43%,实现"门诊大病历"资料的全院留存。结论消灭二次录入是信息系统实施的直接驱动力。信息系统的实施是提高效率和拓展功能的结合。流程的设计必须是一个闭环。流程改造是管理为主,不断划定系统边界的过程。口腔医院的特点使得门诊电子病历更易于实施。信息系统实施的成功是流程改造评价的开始而非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