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FL6在结直肠癌血管生成及转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转移是导致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转移需要新生血管支持,本研究初步探讨EGF重复超级家族成员EGFL6在结直肠癌血管生成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构建过表达及干扰EGFL6结直肠癌细胞株,收集EGFL6条件培养基并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利用鸡胚尿囊膜实验、小管形成实验、内皮细胞迁移实验观察EGFL6对血管形成情况的影响。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EGFL6在10对新鲜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检测100例配对结直肠癌组织患者石蜡切片中EGFL6的表达情况。CCK8、Boyden小室侵袭实验、裸鼠皮下瘤及肺定植能力实验观察EGFL6对结直肠癌细胞株体内外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过表达及干扰EGFL6结直肠癌细胞株构建成功(p<0.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EGFL6条件培养基制备成功(P<0.05)。鸡胚尿囊膜实验、小管形成实验、内皮细胞迁移实验说明EGFL6能促进体内外血管形成能力(P<0.05)。10例新鲜配对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EGFL6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粘膜组织(p<0.05)。100例配对结直肠癌患者石蜡切片中,与正常肠粘膜上皮组织相比,EGFL6在结直肠癌组织表达明显上调(p<0.001)。过表达EGFL6结直肠癌细胞的体外增殖及侵袭能力明显增加(p<0.001);干扰EGFL6结直肠癌细胞的体外增殖及侵袭能力明显降低(p<0.001)。过表达EGFL6裸鼠皮下肿瘤重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出现肺脏转移的结节数目明显增多(p<0.05)。结论:EGFL6通过促进结直肠癌血管生成,从而促进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转移能力,为临床抗肿瘤转移及药物研制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其他文献
近年来,广大社会组织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得到了全社会的充分肯定与广泛认同与此同时,由于相关服务管理工作不到位、培育扶持资金不足等诸多原因,社会组织转变发展方式
基因编辑在生命科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应用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近年来,一种抑制CRISPR-Cas系统功能的蛋白——Acr,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并且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Acr可以保护MGE片段,也可以作为调节基因编辑系统的工具。一些噬菌体通过Acr对CRISPR-Cas系统的抑制功能,成功地感染细菌并将其遗传材料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由于目前我们对Acr的认识还十分有限,科学家们只能使用比较单
12月3日,由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农业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农业部农机监理总站)、福建省农业厅、福建省漳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届海峡两岸丘陵山区农业机械
<正>一、海南省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1.1999年,海南在全国率先提出建立生态省的目标。生态省建设十年来,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战略,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
会议
<正> 1977年发现的库木吐拉沟石窟沟口区20窟(以下简称GK20窟)[注1],其主室穹窿顶内壁画较为完整[图1],门道右侧壁龛内塑像也是龟兹石窟中现存最完整的塑像[图2],较有研究价
会议
台湾农民合作组织从1900年成立第一个农会起,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演进,已形成一个十分庞大和较为完整的体系,在促进农业生产、增强农民收入、推进乡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台湾农
基因打靶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是一种利用DNA同源重组原理和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ils,ESCs)技术按定向组合的方式改变生物活体遗传信息的实验手段,具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