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汶川地震后,我国已将部分中小学校纳入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体系中,其方式多为直接将中小学体育运动场地划定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成为一种较为初级的规划建设方式。应对自然灾害本是一项常态化工作,时至今日,仍需要规划工作者持续关注推动,本文以城市中小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国内外先进的理论及实践经验总结、教育统计数据分析、现场调研等多种研究方式,从我国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体系需求的视角出发,一改以往把中小学校操场从学校整体割裂看待的被动适应方式,而将学校作为整体,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姿态,综合考虑影响中小学成为应急避难场所的各项因素,从宏观规划与系统布局、优化校园设计及完善应急转换实施方案和相关措施三大方面,提出应对策略,将中小学纳入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体系中,以期逐步完善我国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体系建设,并有助于中小学校的发展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