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功能评价量表在脑卒中偏瘫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co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动再学习法(Motor relearning program,MRP)在20世纪80年代初由澳大利亚学者J.Carr提出,它把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后运动功能的恢复视为一种再学习或再训练的过程。该技术结合了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将所有的康复行为建立在患者主动性的基础上,训练方法比较科学,作业任务针对不同患者,实用性强,是很有前途的康复方式。运动评估量表(the motor assessment scale,MAS)由J.Carr和R.Shepherd总结提出,是为“运动再学习法”设计的一种评测身体综合运动能力的定量方法。我们根据MAS评测法设计了“运动功能评价量表”,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的临床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象和方法2002-11/2004-6在解放军第306医院理疗科进行康复的脑卒中偏瘫患者50例。纳入标准:①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②经头颅CT或MRI检查明确诊断。排除标组患者男33例,女17例;年龄40-81岁,平均年龄62.64岁。其中诊断脑梗塞患者42例,脑出血患者8例;首次脑卒中者41例,再次脑卒中者9例;无糖尿病者32例,合并糖尿病者18例;接受康复治疗最早者为发病后1d,最晚为发病后45d,平均15.66d;康复治疗1次/d,疗程最短10次,最长35次,平均16.7次。全部患者治疗前后用“运动功能评价量表”来评价。评分标准:运动功能评价量表有8个有代表性的运动项目组成,即:从仰卧到侧卧位(又称翻身运动)、从卧位到床边坐(又称翻身起坐床边)、坐位平衡、从坐位到站立、步行、上肢功能、手的运动功能和手的高级运动功能(又称手的精细活动)。所有项目都给予0至6分的7个等级评分,达不到1级为0分,8项总分最高为48分。采用SAS6.12版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组内治疗前后和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单因素,多因素方差分析,求f值等方法。结果康复治疗前,本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价得分(18.96±11.29),或者运动功能评价量表中8项运动项目评分均在3分以下,所有患者均由轮椅或平车运送,生活不能自理。经过平均16.7次康复治疗,本组患者运动功能评价得分(34.76±9.87),或者运动功能评价量表中8项运动项目评分均在4分以上,步行能力均恢复(包括辅助和监护下步行)。不同程度实现了生活自理。讨论目前,在国内以“运动再学习法”治疗脑卒中偏瘫正在受到人们的重视,被认为是很有前途的康复方式。而根据“运动再学习法”设计的一种评测身体综合运动能力的定量方法——MAS,很多开展“运动再学习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机构并不用,主要原因是康复医师和治疗师虽然了解MAS的评价方法,但是缺乏简便的记录和评分形式。我们根据MAS设计了“运动功能评价量表”,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的临床实践,对开展运动再学习法治疗脑卒中偏瘫有很好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研究直接模糊熵和区间直觉模糊熵及其应用,共分四章.第一章介绍直觉模糊熵和区间直觉模糊熵问题的研究背景、发展现状以及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第二章研究了直觉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