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训练水平下大鼠心肌G6P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xing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6磷酸葡萄糖(G6P)为糖酵解反应中一种重要的中间产物,是葡萄糖经过磷酸化之后生成的分子,是生物细胞中的常见分子,参与磷酸戊糖途径与糖酵解等生化途径,它是葡萄糖运输进入细胞的中间分子状态,之后可进入代谢途径,也可用于储存。运动可以增加心脏对游离脂肪酸和葡萄糖的摄入。有关大鼠运动,心肌中的6磷酸葡萄糖还未被广泛研究,所以本实验想通过建立大鼠耐力运动模型,观察运动对大鼠心肌中的6磷酸葡萄糖的影响。通过不同周期耐力训练,探讨大鼠心肌中的6磷酸葡萄糖的影响,为运动的作用提供理论根据。研究方法:8周龄雄性SD大鼠,经过适应性饲养后随机分组。三个训练模型,急性运动模型,四周运动模型,十周运动模型。参照B删方法和王蕴红的长期递增负荷耐力训练建立的运动模型,采用跑台训练。三个训练模型,大鼠分组为安静对照组,取材时间分别为,大鼠运动后0h取材,大鼠运动后3h取材,大鼠运动24h后取材。三次实验取材,对大鼠迅速处死,取大鼠的左心室,用酶联免疫检测大鼠心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研究结果:急性运动模型,6磷酸葡萄糖对大鼠心肌没有影响,安静对照组、运动后0小时、运动后3小时,运动后24小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没有明显变化。四周运动模型,6磷酸葡萄糖对大鼠心肌没有影响,安静对照组、运动后0小时、运动后3小时,运动后24小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没有明显变化。十周运动模型,6磷酸葡萄糖对大鼠心肌有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运动后3小时和运动后0小时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后3小时相比运动后0小时明显升高。运动后3小时和运动后24小时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后24运动后3小时比运动后3小时明显下降。研究结论:在急性耐力训练和四周耐力训练下,大鼠心肌的6磷酸葡萄糖含量是没有变化的。长期耐力训练下,运动会导致大鼠心肌的6磷酸葡萄糖含量的升高。耐力运动会导致大鼠心肌的6磷酸葡萄糖含量的变化。
其他文献
本文结合欠发达地区电子政务开发实际阐述了在这些地区发展电子政务过程中应该坚持的主要原则,以及在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在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应采取的对
职位分类制度是加强公务员管理的重要制度之一,自美国开创职位分类制度以来,各国纷纷推行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但是,各国的职位分类制度各有特色,各有优劣.本文旨在利用国外公
锌钙系磷化因膜层致密,膜层间附着力好,有利于金属与橡胶之前的粘合,因此广泛应用在铁路轴承油封的金属表面处理,其主要目的是:1、给金属提供保护,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金属被腐
<正>在传统地理教学中,教师也在进行教学设计,那是为上课所进行的一系列课前准备,即备课。备课往往是从老师的主观愿望出发,以教师为中心,凭借教学经验、主观意志进行安排和
会议
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高职院校应从教育理念、办学定位、专业建设等方面不断挖掘办学潜力,寻找办学新途径,探索高职教育发展的新思路.
针对行政程序的概念与特征,分析行政程序对政治文明的价值,行政程序重塑的意义,提出我国行政程序存在的问题并剖析其原因,指出行政程序重塑的必要性,从政治文明的要求角度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