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6磷酸葡萄糖(G6P)为糖酵解反应中一种重要的中间产物,是葡萄糖经过磷酸化之后生成的分子,是生物细胞中的常见分子,参与磷酸戊糖途径与糖酵解等生化途径,它是葡萄糖运输进入细胞的中间分子状态,之后可进入代谢途径,也可用于储存。运动可以增加心脏对游离脂肪酸和葡萄糖的摄入。有关大鼠运动,心肌中的6磷酸葡萄糖还未被广泛研究,所以本实验想通过建立大鼠耐力运动模型,观察运动对大鼠心肌中的6磷酸葡萄糖的影响。通过不同周期耐力训练,探讨大鼠心肌中的6磷酸葡萄糖的影响,为运动的作用提供理论根据。研究方法:8周龄雄性SD大鼠,经过适应性饲养后随机分组。三个训练模型,急性运动模型,四周运动模型,十周运动模型。参照B删方法和王蕴红的长期递增负荷耐力训练建立的运动模型,采用跑台训练。三个训练模型,大鼠分组为安静对照组,取材时间分别为,大鼠运动后0h取材,大鼠运动后3h取材,大鼠运动24h后取材。三次实验取材,对大鼠迅速处死,取大鼠的左心室,用酶联免疫检测大鼠心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研究结果:急性运动模型,6磷酸葡萄糖对大鼠心肌没有影响,安静对照组、运动后0小时、运动后3小时,运动后24小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没有明显变化。四周运动模型,6磷酸葡萄糖对大鼠心肌没有影响,安静对照组、运动后0小时、运动后3小时,运动后24小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没有明显变化。十周运动模型,6磷酸葡萄糖对大鼠心肌有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运动后3小时和运动后0小时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后3小时相比运动后0小时明显升高。运动后3小时和运动后24小时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后24运动后3小时比运动后3小时明显下降。研究结论:在急性耐力训练和四周耐力训练下,大鼠心肌的6磷酸葡萄糖含量是没有变化的。长期耐力训练下,运动会导致大鼠心肌的6磷酸葡萄糖含量的升高。耐力运动会导致大鼠心肌的6磷酸葡萄糖含量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