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2015年江西农业大学校园南酸枣树出现一种鞘翅目蠹虫为害,初步形态鉴定结果疑似双棘长蠹属Sinoxylon害虫,为明确其种类进行了详细生物学观察和型态与分子鉴定。[方法]采用分子鉴定与形态复核相结合的手段,对该害虫进行了鉴定和复核,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同时综述了国内各口岸截获记录和国外分布和为害情况。结果显示该物种为外来入侵害虫芒果双棘长蠹Sinoxylon mangiferae Chujo,为我国重要的检疫对象,在江西为首次发现,南酸枣树为首次报导的新寄主植物,对其危害特征、形态特征以及习性进行了描述。结果显示该物种为外来入侵害虫芒果双棘长蠹S.mangiferae Chujo,为我国重要的检疫对象,在江西为首次发现,南酸枣树为首次报导的新寄主植物,对其危害特征、形态特征以及习性进行了描述。芒果双棘长蠹S.mangiferae Chujo,原为台湾地区特有种(Chujo,1936),陆续于印度大吉岭与阿萨姆地区、寮国及泰国东北部(Liu,2010;Beaver et al.,2011)发现其分布。之前国内无定殖的报导(朱宏斌等,2004)。该双棘长蠹与分布于印度东北、中国西南和越南的S.tignarium Lesne极为相似,或许有必要将S.mangiferae Chujo与S.tignarium Lesne进行同物异名处理。S.mangiferae Chujo此前仅有以芒果树为寄主的纪录,而S.tignarium Lesne的寄主纪录则包括竹子、大戟科野桐属Mallotus roxburghianus,以及千果榄仁,Terminalia myriocarpa,等阔叶植物。危害部位主要是边材,有时入侵嫩枝,常可致死幼树苗。2003年11月张家港、苏州等口岸检验检疫部门在美国输华的木质包装上检获到了芒果双棘长蠹S.mangiferae,木质包装上的芒果双棘长蠹很有可能来自于莫桑比克。深圳口岸也曾从莫桑比克进口的原木中检疫截获过此虫(陈志粦,2003;2011)。芒果双棘长蠹在我国属于新纪录种,由于其无自主传播能力,故其很有可能是随受该虫感染的苗木传播进来,加强入境口岸的检疫工作以及对疫区的监控工作显的尤为重要。但从此物种及相近物种的分布纪录看来,此发现也有可能是将此物种在地理分布上的纪录阙漏连结起来,确定此物种极有可能为亚洲常见物种,或应归为S.tignarium Lesne的同物异名。另外,据朱宏斌(2004)介绍,许多第三国的害虫有可能通过美国传入我国,因此对于来自美国的木质货物同样须加强检疫。国内对其的基础研究还属于空白阶段,尤其防治技术缺乏,加强科研研究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预防为主应放在第一位,不但要加强检疫把关,严防其通过苗木、木材等的调运而继续传入,重点监控来自疫区国家的木质货物。此次在南昌发现该虫的南酸枣树苗来自中国南酸枣之乡崇义县,南酸枣产业是崇义县的重要经济支柱,如果芒果双棘长蠹在崇义南酸枣种植基地大面积爆发,必然对当地的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必须迅速对当地的南酸枣园进行疫情普查。双棘长蠹一向为对果树危害极为严重(Liu et al.,2008),不论是入境口岸的检疫或境内的果树害虫防疫皆应加强,故应对南昌发现该虫的地区进行隔离,严禁带虫枝条带出,并将带有芒果双棘长蠹危害的苗木枝条集中焚废,进行检疫根除,严防继续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