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析和对比历史时期暖期和冷期气候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当代全球变暖对经济影响的利弊。选取历史相对温暖时期下的汉唐王朝及小冰期寒冷气候下的明清王朝,基于当代历史及经济史著作提取古代经济发展水平的代用指标,重建了汉唐明清四个朝代的经济水平变化序列,对经济发展过程及其与气候变化(温度、重大旱涝变化)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伴随朝代更迭,四个朝代的经济发展均呈现出破坏、恢复、发展、繁荣、衰落、破坏的规律,可划分出经济增长期和经济萎缩期;经济增长期对应相对温暖、旱涝灾害较少的气候背景,而经济衰落期对应气候转冷、重大旱涝增加的气候背景。(2)从百年尺度看,西汉和唐前中期均处于历史相对温暖时期(比现代温度分别高0.27、0.48℃),汉唐王朝的经济恢复非常迅速(15-30年),从初显繁荣到鼎盛持续时间均在120年以上(平均128年);明清处于小冰期的寒冷气候(比现代温度低0.39℃),期间重大旱涝事件发生频率明显高于汉唐时期。相比而言,明清的经济恢复期较长,尤其是清朝(60年左右),经济繁荣的持续时间仅能维持在70-90年之间,即危机出现的时间比汉唐早近50年,危机出现以前的时间占整个朝代时间的比例上,比汉唐小约15个百分点。(3)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清时期整体经济水平要高于汉唐,但人口与耕地、财政收支、物价、农民负担等代用指标表明气候寒冷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的阻力要大于相对温暖气候背景下经济的发展遇到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