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在体医融合成为中华民族健康事业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体育和医学如何实现深度融合以实现对国民的健康促进已然成为学界当前亟待回答的问题。《"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了养生保健在"治未病"环节占据主导作用,这对健康促进理论的发展也指明了方向和重点。养生是具有中国古典生命科学特色的学说及其实践体系,在理论的发端上以《黄帝内经》为宗,本篇研究的主旨在于通过对内经中脏腑十二官之论来探讨其对于运动方式实现健康干预的理论价值及其实践层面操作的可能性。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以黄帝内经《灵兰秘典论篇》中提出的十二官相使论为基础,展开理论挖掘与整理,并展开进一步的理论提炼与理论分析。比较分析法:以中医学内经十二官之论与现代医学脏器功能理论进行抽象层面的比较,并就其对运动干预起到的实践导向作出评述。演绎法:由中医学的十二官相使理论基础推导具有中国传统医学特色的体医融合路径,并对这种路径对健康促进可能产生的影响作出理论展望。研究结果:第一,十二官相使理论丰富了人体科学理论谱系,为利用体育手段实施"精准健康干预"提供了传统医学角度上的理论支持。内经中指出,十二官由六脏六腑构成,分别对应人体十二经脉,并按照天地运行的规律,呈现出高度规律化的流注时间特征。内经与现代运动人体科学关于人体脏腑机能的理论表述既有共通之处(如对胃的消化功能表述),也存在明显的理论差异(如三焦与膻中具有虚脏的特点,其解剖学特征并不明显,但是在临床上又的确提供着其各自发挥作用的实证证据)。要承认的是,体育干预(sportsintervention)的概念立足于现代人体科学的理论基础,但是这一基础并不完善。作为主流方法论的循证医学目前还无法拿出足够的证据,对不同人群开具运动处方的项目类型、运动时机、运动强度、运动密度等众多的专业指标形成有效的理论指导;此外,不同人群的体质与健康状况千差万别,呈现出高度复杂的个性化特点,循证医学在个性化方案上的短板,决定了欲采取"因人而异"干预策略就势必要参考更为广泛的人体科学理论谱系。第二,内经以具象化的司职属性出发阐明脏腑官能纲要,对优化运动处方,提升健康干预效度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十二官理论认为脏腑器官不仅司掌着人体常规的生理机能,还与人的神智与情绪的变化有内在关联,这在中医学在临床上的辨证论治的基本理论也是相吻合的[ii]。在生成运动处方阶段,应借鉴十二脏腑相使的调控规律。例如,医学界证明泌尿系统的疾病除了采用医学方法以外,运动疗法也是不可或缺的手段,结合十二官理论进一步展开分析,运动处方应当以调节膀胱经作为主要的运动形式,由于膀胱经由双脚经后背上达头部,因此其活动内容应当是以下肢运动为主的全身性活动,活动顺序上应当从下至上,在干预时机上以膀胱经当令的申时为最优选项。若从西方医学的角度出发则无法形成上述方案,这也凸显出内经理论对于体医融合实践层的独特价值。第三,十二官理论强调了心志澄明对于其他脏器的决定性作用,对丰富运动干预的实践策略提供了另类的理论视角。十二官理论认为,心在十二器官中居于君位,主神智,维系有机体心志澄明为养生之要旨,反之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不通",且易内伤于形。作为实证支持,中医学临床实践也证明了内经所论述的"心主神明"理论表述的合理性。由此出发,针对有心脏疾患的人群施加健康干预时,不仅要分析其表面数据,且应当兼分析其心志为代表的精神状况,在开局运动处方时,调节手少阴心经与手厥阴心包经气血可以作为主导性干预策略,健康促进内容上可以选取以上肢运动为主的健身策略,经络当令周期作为时间策略。研究结论:内经所述十二官理论与体医融合存在理论契合,通过理论参照所形成的实践路径将极大丰富运动健康干预的理论内涵和策略体系,并最终形成具有中国传统医学特色的体育健康干预实践体系,这对于我国健康促进事业的发展,无疑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