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学生身高是反映其个体生长发育水平和健康水平的重要形态指标之一,虽然我国学生身高发育水平不断提升,但是我国各地区社会经济和地域因素相差较大,各地区学生身高发育存在不平衡现象。研究身高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这有一定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我们必须探查其中的规律,为后续的青少年身高研究工作提供经济因素方面的思考。目前针对这些新问题和新现象有必要进行全国学生身高的深入研究,进而对我国学生身高发展情况等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与制订以及其实施方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研究目的:本研究以1979~2014年国家学生体质调研中7-22岁学生身高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生身高的基于地理信息的时空异质特征,探究学生身高变化与经济指标的主要影响因素。1.分析我国学生身高与中国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2.分析我国学生身高省际差异和分区地域变化特征。研究方法:1.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法,探究身高与经济指标之间相关系数。2.学生身高的地域变化特征研究:使用Excel制作身高分布地图。地理信息系统制作完毕后需要对数据进行等级划分,本研究采用百分位数作为图层递进关系等级的划分依据,使用spss 26.0对相应数据进行划分,以1985年为基准值,分别选取p10、p25、p50、p75、p90[14],将数据区间输入条件格式窗格即可完成填充。(港、澳、台、西藏地区因不涉及在调研数据中,不参与图层填充,固以白色为底色。),对比方式取首尾年龄和敏感期开始、结束年龄段,分别为7岁、9岁、12岁、15岁、18岁,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中国学生身高发展与社会经济指标的关系总体上男生身高发展受经济发展及经费投入的影响的年龄段相对于女生来说更多,单就卫生投入经费男生受影响更小。城市男生与总体经济层面是除7岁外全年龄段都成显著相关,消费方面也几乎是全年龄段显著相关,而在教育投入则出现差异:出现年龄段的非连续显著性,在卫生投入只有两个年龄段有显著性。乡村男生与总体经济层面是在学生身高发展的重要青春期都成显著相关,消费方面与人均消费全年龄段显著相关,而与恩格尔系数仅青春发育期显著性。而在教育投入则出现差异:出现年龄段的非连续显著性,在卫生投入在小学初中学龄段有显著性。城市女生与总体经济层面是在学生身高发展的绝大多数年龄段都成显著相关,消费方面与人均消费全年龄段显著相关,而与恩格尔系数仅青春发育期显著性。而在教育投入则出现差异:成年前都呈连续显著性,在卫生投入仅青春期年龄段有显著性。乡村女生与总体经济层面是在学生身高发展的绝大多数年龄段都成显著相关,消费方面与人均消费全年龄段显著相关,而与恩格尔系数仅青春发育期显著性。而在教育投入则出现差异:成年前都呈连续显著性,在卫生投入仅青春期年龄段有显著性。社会经济状况对学生生长发育的影响是相对独立,并且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生长发育的因素。本研究显示,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水平、教育经费、卫生总费用五项指标中,各项指标与学生的身高发育水平均呈正相关,其中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GDP的相关性最强。2.中国学生身高发展水平空间分布特征1979-2014年我国学生身高学生各个年龄组身高呈逐年增长趋势。城市男生平均身高分别增加了6.67 cm、6.08cm;城市女生平均身高分别增加5.01cm、4.29cm;乡村男生平均身高分别增加了11.49 cm、11.09cm;乡村女生平均身高分别增加8.61cm、9.01cm。男生身高总体在7-15岁稳步上升,到达18岁处于平稳,但重庆、贵州、广西等周边省份一直处于较低水平,黑龙江、辽宁、山东等周边沿海省份几乎在各年龄段均是处于最高的水平。女生身高总体在7-15岁稳步上升,到达18岁处于平稳,但重庆、贵州、广西等周边省份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新疆、黑龙江、辽宁、山东等周边沿海省份几乎在各年龄段均是处于最高的水平。研究结论:1.1979-2014年我国南北方学生身高学生各个年龄组身高呈逐年增长趋势。城市男生平均身高分别增加了6.67 cm、6.08cm;城市女生平均身高分别增加了5.01cm、4.29cm;乡村男生平均身高分别增加了11.49cm、11.09cm;乡村女生平均身高分别增加了8.61 cm、9.01cm。在1979-2014年东、中、西部学生身高对比上来看,总体为东部城市学生>中部城市学生>东部乡村学生>西部城市学生>中部乡村学生>西部乡村学生。2.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水平、教育经费、卫生总费用五项指标中,各项指标与学生的身高发育水平均呈正相关,其中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GDP的相关性最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