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内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潜在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G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荔枝(Litchi chinensis)是著名的岭南佳果,在广东已种植了几千年,改革开放以来为广东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及出口创汇做出了极大贡献。但近年随着荔枝大面积连片种植,部分地区的荔枝树出现了不明原因的病态,严重阻碍了广东省荔枝高产优质生产的发展。为了明确近年荔枝不明原因的病害是否由未知的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笔者从枯萎荔枝树中的新鲜组织中分离获得多株微生物,通过三种方式的接种试验,获得以下结论: 1.从部分枯萎的几株荔枝树的新鲜组织中分离、纯化、培养后,共得到15株内生菌,其中12 株为真菌,3株为细菌。 2.菌株分离部位分别为:根冠内1株,茎干及枝杆内14株。其中主杆基部韧皮部分离得到4株, 主杆基部木质部分离得到2株,枝杆韧皮部分离得到6株,枝杆木质部分离得到2株。 3.将分离获得的全部菌株纯化后按其分离的部位接种于相同树龄荔枝树的相应部位,每个接种处理设3个重复,同一部位共接种4次,间隔两周,一年后检查,被接种的荔枝不表现枯萎症状,从接种部位又分别分离出原接种的菌株,表明这些菌株是荔枝的内生菌,同时表明15株菌株不是引起从化荔枝枯萎现象的直接病原菌。 4.将15株菌株通过创伤和非创伤方式接种于荔枝幼嫩叶片上,有5株菌株引起接种部位形成褐色坏死斑,这些菌株为 ZJ4、ZJ5、ZJ6、ZJ7、ZJ12菌株。又将15株菌株通过创伤和非创伤方式接种于荔枝成熟叶片上,共3株菌株引起接种部位形成褐色坏死斑,分别为 ZJ4、ZJ7、ZJ12菌株。再将 15株菌株通过创伤和非创伤方式接种于荔枝果实上,结果仅 ZJ4菌株能使接种部位形成褐色坏死斑。上述接种试验表明,这些荔枝内生菌部分存在着对荔枝的潜在致病能力。 5.对有潜在致病性的内生菌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ZJ4菌株为菜豆拟茎点霉[Phomopsis phaseoli(Desm.)Sacc],广东为该菌的地理新记录,荔枝为该菌的寄主新纪录。ZJ5菌株为多变根毛霉(Rhizomucor variabilis Li & Zheng),广东为该菌的地理新记录,荔枝为该菌的寄主新纪录。ZJ6 菌株为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Speg.)Batista & Peres],荔枝为该菌的寄主新记录。 ZJ7菌株鉴定为茄腐镰孢[Fusarium solani(Mart.)Sacc]。ZJ12菌株为棒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Atk.)Stey],荔枝为该菌的寄主新记录。 6.对两株无致病能力的荔枝内生细菌进行核糖体16s rDNA 序列测定和分析,XJ13菌株鉴定为假单孢菌(Pseudomonas sp.),XJ15菌株鉴定为肠杆菌(Enterobactrium sp.)。
其他文献
研究了不同含量的二甲基硅油对硅酮建筑密封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添加二甲基硅油可以提高密封胶产品的伸长率、改善其弹性、提高其抗位移能力;然而,当二甲基硅油含量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是当前中国参与的规模最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定谈判,可能对中国的猪肉贸易产生影响。本文在估算中国猪肉产品的进口需求价格弹性和非关税壁
<正>安格尔生活在法国历史上最动荡的时期,亲眼见证了三次革命,经历了君主政体、共和政体以及帝国政体的更迭交替,但时代的动荡不安从未在他的画中得到表现印象派老画家毕沙
理气活血法治疗痛经46例临床小结岳阳铁路医院(414000)方再荣主题词痛经/中医药方法,理气,活血祛瘀功能性痛经为育龄妇女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尤以青年妇女居多。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