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适应效应是指当刺激物重复出现时,与刺激相关脑区的激活强度会逐渐减弱。比如加工面孔时,梭状回面孔区(fusiform face area)和后颞上沟(posterior superior temporalsulcus),以及加工字词时,左侧的颞中回(leftmiddletemporal gyrus)都会出现上述现象。然而使用fMRI研究不同的刺激间隔对加工的影响,尤其是对大脑激活时间进程的研究还不多。因此,我们在一项fMRI研究中使用不同的时间间隔(ISI 300 ms vs.ISI 800 ms)多次呈现面孔或者汉字,发现不同的时间间隔不仅会影响相关脑区的激活强度,还会影响其激活的时间进程。为避免先验知识带来的影响,我们采取全脑分析的方法发现在两种时间间隔下呈现面孔均会激活双侧的梭状回(bilateral fusiform gyrus),左侧的枕中回(leftmiddle occipitalgyrus)和右侧的辅助运动区(right supplementary motor area);呈现汉字均会激活右侧梭状回(rightfusiform gyrus),左侧的枕下回(left inferior occipital gyrus),双侧的枕中回(bilateralmiddle occipital gyrus)和左侧的舌回(leftlingual gyrus)。为了分析时间进程并且避免先验模型带来的影响,我们使用了高自由度的有限冲击响应模型(finite impulse response models)来获取血氧水平依赖血液动力反应曲线(BLOD hemodyuamic response),同时利用三参数伽马函数(three-parameter gamma-variate function)拟合反应曲线来获取相关参数求得激活强度以及激活最大值对应的时间。结果表明,在上述所有的激活区中长时间间隔的适应与短时间间隔相比会诱发更早的神经激活,并且在面孔刺激中双侧梭状回面孔区和左侧枕中回,以及汉字刺激中的左侧枕中回和左侧枕下回激活强度更大。实验结果表明,适应的时间间隔对面孔以及汉字加工起到一定的调制作用,同时也反应出面孔加工和汉字加工有一定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