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栽培菌株梯棱羊肚菌的生活史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zhangya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羊肚菌(Morchella sp.)是一种名贵的世界性食用菌,羊肚菌的人工栽培也是全球科学家一直努力的方向,遗憾的是限于羊肚菌遗传学、生理学等基础研究的匮乏,羊肚菌的人工栽培一直举步维艰。近年来,我国的羊肚菌人工栽培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这也为深入理解羊肚菌的生活史创造了契机。借助于当前的人工栽培技术和羊肚菌遗传学研究,可以对梯棱羊肚菌(Morchella importuna)的生活史进行重新的思考和刻画:梯棱羊肚菌子囊孢子8个一组排列在子囊内,成熟时得以弹射,在条件合适时可以达到近100%的萌发率;子囊孢子发育过程的核相研究表明,羊肚菌减数分裂过程在子囊内完成,依次经历核融合、减数分裂和减数分裂后有丝分裂,再经历原始子囊孢子细胞壁的形成,使每个原始子囊孢子内包含一个细胞核,随后,在子囊孢子成熟过程中经过多次有丝分裂,最终达到6~12个细胞核的多核子囊孢子状态,从核相分析可以看出,羊肚菌的子囊孢子为"同核体";出菇实验表明,单孢、多孢及组织分离菌株均能有效的完成有性生殖的整个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梯棱羊肚菌具有"同宗结合"的结实现象;栽培过程中的"菌霜"是一种无性性孢子形态,球形,单核或少量多核,核相研究也表明,其为"同核体",其早期被称之为"分生孢子",基于其形态学、萌发特性和生理学研究,可以推测它可能扮演着不动精子的作用,然而,这还需要深入的研究;菌核是羊肚菌生活史的关键,具有储存营养和抵御不良环境的双重作用,梯棱羊肚菌易在各种培养基以及一些特殊的栽培生产环节产生菌核;同时,我们也对羊肚菌的出菇理论和营养代谢理论做出了新的解析。对梯棱羊肚菌生活史的认真思考,可以有助于羊肚菌栽培的稳健发展。
其他文献
<正> 近几年来,在我国的电视剧流水线上,清宫剧颇领风骚。自《还珠格格》(Ⅰ)热播以来,《康熙微服私访记》、《风流才子纪晓岚》、《铁齿铜牙纪晓岚》、《康熙王朝》、《孝庄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这种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产生气道高反应性,并可引起气道缩窄,表现为反复发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