畸形的证据收集与运用机制——对刑事被告人有利证据收集和运用的程序化评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yon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程序化的方式全面收集对被告人有利、不利的案件证据是刑诉法的要求,长期以来,出于惩罚犯罪的实践需要,我国司法中注重对被告人不利证据的收集和运用而忽略对被告人有利证据的收集和运用,导致两种证据收集和运用的不平衡。刑事诉讼还没有真正实现控辩双方的平等对抗、提高办案质量等问题与未切实落实对被告人有利证据的收集和运用的程序化有关,因而,对被告人有利证据收集和运用的程序应当强化。笔者认为,程序化即意味着对被告人有利的各种法定情节也应纳入司法人员的收集范围,其运用应体现于整过诉讼过程。文章对程序化的涵义、实现程序化的重要意义、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程序化的保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其他文献
试验表明,在施一定量磷、钾、硫、锌、锰、铜肥的基础上,俯仰臂形草Brachiaria decumbens的干物质产量和粗蛋白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上升;在施氮处理范围内,氮肥利用率随施氮
1895年11月8日黑夜,50岁的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校长兼物理研究所所长伦琴(W.C.Rntgen,1845-1923)在他的实验室里发现了一团闪烁的荧光。44天后,12月22日,他用这种不知其名的光(伦
<正> 1 引言1994年南加州大学的L.M.Adleman教授在《Science》上发表了关于DNA计算的开创性文章,运用生化实验方法,成功地在实验室用DNA分子解决了一个七个顶点的有向哈密尔
会议
目的构建截短人胱硫醚β-合成酶(T-hCBS)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得到可溶性的T-hCBS蛋白,为同型半胱氨酸检测试剂盒的开发打下基础。方法通过优化T-hCBS基因,克隆并构建重组表达质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