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随着生育政策的放开,孕产妇的年龄增高及生活方式质量的提高,有研究显示我国孕期患糖尿病的孕妇人数也逐年上升。孕期糖尿病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如先兆子痫、高血压综合征等疾病,甚至会影响胎儿的发育(如巨大儿、早产儿等)。运动对孕期糖尿病的孕妇的血糖及胎儿是否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基于以上,本研究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提出研究假设(H1):运动干预对可降低孕期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H2):运动干预可降低孕期糖尿病患者巨大儿出生率和剖腹产率;(H3):运动干预可降低孕期糖尿病患者早产率和子痫前期的发病率;(H4):有氧运动干预可降低孕期糖尿病患者巨大儿出生率和剖腹产率;(H5):中等强度运动干预对可降低孕期糖尿病患者巨大儿出生率和剖腹产率。因此本研究设置2个变量、7个结局指标进行假设检验,运用元分析的方法检验孕期糖尿病的运动干预效果,从而提出最优的运动干预方案。研究方法:(1)应用RevMan5.3对纳入的12篇中、外文献,2076名研究对象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巨大儿、早产、剖腹产、婴儿长度、子痫前期等指标进行Meta分析;并通过设置干预方式、运动强度、研究质量和研究样本量等几个调节变量进行亚组分析。(2)依照排除与纳入的规定方法,排除以下文献:实验组干预方式为饮食控制或者为饮食控制+运动干预的文献;7个结局指标缺少实验前或实验后的,或者只有平均值没有标注差的;系统分析类文献;只有摘要,不能获取全文的文章。3)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进行异质性检验、Meta分析和漏斗图分析,本文采用连续型变量,效应量以加权均数差(WMD)表示,同时计算95%的置信区间。各研究间异质性检验采用一致性系数I2和P检验,P <0.05,I2≥50%,存在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P>0.05,I2<50%,存在同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并进一步采用亚组分层进行产生异质性的中间变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本研究基于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有10篇纳入研究质量等级为高等质量,2篇为中等质量,2篇为低等质量。研究结果:Meta分析结果:运动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1)运动对改善餐后2H血糖有显著作用,其中PBG[MD=-1.33,95%CI(-2,-0.66),P<0.0001],验证了假设H1中的运动干预可以降低孕期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2)运动可以减少孕期糖尿病患者巨大儿生产率[OR=0.5,95%C(0.33,0.77),P=0.001]和剖腹产率[OR=0.46,95%CI(0.35,0.62),P<0.00001],验证了假设H2是成立的。亚组分析显示:1)有氧运动干预方式对PBG的合并效应量为[MD=-1.42,95%CI(-2.55,-0.3)P=0.01];抗阻运动方式对PBG的合并效应[MD=-1.2,95%C(-2.29,-0.12)P=0.03]。结果表明,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对孕妇改善PBG有显著性意义,因此验证假设H4是不成立的。2)有氧运动干预方式对巨大儿的合并效应量[OR=0.73,95%CI(0.4,1.35)P=0.32];抗阻运动方式对巨大儿的合并效应量[OR=0.14,95%CI(0.03,0.68)P=0.01];有氧和抗阻运动对巨大儿的合并效应量[OR=0.38,95%CI(0.16,0.92)P=0.03]。结果表明,抗阻运动和有氧和抗阻联合运动对改善巨大儿有显著性意义,因此验证了H4是不成立的。3)低等运动强度对剖腹产的合并效应量[OR=0.00,95%CI(0.00,0.06)P<0.00001];中等运动强度对剖腹产的合并效应量[OR=0.61,95%CI(0.24,1.55)P=0.23],低等运动强度对改善剖腹产有显著性意义,因此验证假设H5是不成立的。运动干预孕期糖尿病剖腹产率1)干预方式进行亚组分析,发现不同运动方式对孕期糖尿病剖腹产没有起到调节效应。2)运动强度进行亚组分析,发现低等强度运动更能有效降低孕期糖尿病患者剖腹产率,因此验证假设H5是不成立的。研究结论:1)运动干预具有改善孕妇妊娠期间和妊娠结局的效果;2)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对孕妇妊娠期间的血糖有改善作用,其中有氧运动改善效果最佳;3)抗阻运动和有氧联合抗阻运动干预巨大儿生产率效果较为突出,其中抗阻运动改善效果最佳;4)低等运动强度对改善剖腹产有显著性意义,由于纳入的文献篇少,这一结论存在一定的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