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不同类型的城市空间活动动态特征比较--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探索

来源 :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tcp6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机信令数据所具有的在时间上的动态性、在空间上的全覆盖以及个人行为定位的特性使其成为城市活动空间研究的重要工具。利用手机信令数据,以上海市为例,选择多个不同类型的典型城市活动场所,构建"空间—时间—人群"关系的城市空间活动动态特征的研究框架,从活动强度随时间变化和活动人群组成两个层面,对各类型场所的活动强度大小、日均衡度、周期均衡度,以及人群的行为目的、停留时长、出现频繁度和来源距离等活动动态特征进行描述和总结,概括归纳不同类型空间的动态活动模式。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城市空间,其活动强度和人群组成的动态变化既体现出较为相似的日夜周期变化规律,又在强度大小、变化结构、人群组成方面具有明显差异。通过对活动强度的波动/均衡特征和活动人群组成的广域/地缘特征归纳,得出四种主要的空间活动动态特征模式。不同于传统的以物质、设施为依据的城市活动空间特征研究,手机数据这种展示时空间活动特征,且从个体行为出发,可以更加客观、全面地反映城市活力的时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研究结果为手机信令数据可以有效地在时空和个体维度展示不同活动空间的活动特征和变化规律、评估空间活力提供了实证支持。
其他文献
  在编制武汉市东湖绿道规划过程中,深化绿道公共产品属性这一基本认识,同时结合“市民参与梯子理论”对公众参与进行了重点研究,探讨了东湖绿道规划中公众参与的应用方式,包括
会议
结合问卷调查与网络开放数据等多源数据,评价上海市域整体居住吸引力情况。运用叙述性偏好法调查上海市民住房选择行为,在此基础上构建离散选择模型,量化市民居住偏好机制,辨
基于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省委十届九次全会精神,为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增强乡镇经济发展活力,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决定在全省开展新一轮
手机信令数据所具有的在时间上的动态性、在空间上的全覆盖以及个人行为定位的特性使其成为城市时空间结构研究的重要工具。利用手机信令数据,以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为例,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