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线设置和地形地貌对高山滑雪运动员运动表现的影响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mitan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高山滑雪运动起源于阿尔卑斯山脉,也被称之为"阿尔卑斯滑雪"或者"山地滑雪"。高山滑雪是一项公认的娱乐和竞赛运动。自现代冬季奥运会开始以来,高山滑雪比赛就一直是奥运会项目的一部分。它是一项速度与技巧结合在一起的运动,具有很强的观赏性,一直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相对于其他滑雪项目非常普及。高山滑雪是冬季雪上项目中的传统项目,具有快速、壮观、多变、刺激等的特点,世界杯高山滑雪比赛由四个主要比赛项目组成(回转、大回转、超级大回转和速降),每个项目都有特定的路线和地形特征。它作为一项速度与技巧相结合的雪上运动,影响其成绩的因素较多,包括技术方面(转弯技巧、路线选择等)和外部环境因素(地形地貌、天气、赛道特征)等。我们国内对于路线设置和地形地貌对高山滑雪滑雪者速度的影响研究还是比较少,并且在国内很少有学者对于这方面有系统的研究和综述。而国外对于此研究内容大都集中在高山滑雪运动损伤或者运动员的科学训练等方面,但是也有学者专注于此方面的科研,还有待形成更加完整的科学体系。路线设置和地形地貌不仅会影响滑雪者的滑雪速度,而且还会给滑雪者带来伤病,因此对于高山滑雪的路线设置和地形地貌研究是很重要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为实现我们雪上项目参赛出彩的目标,高山滑雪是需要我们重点攻关的一个项目,因此本文主要以路线设置和地形地貌为切入点,来探讨路线设置和地形地貌对滑雪者速度的影响,可以为国内的学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为备战冬奥会运动员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本文以高山滑雪、路线设置、地形地貌、运动表现等为关键词,主要运用文献检索的方法去搜索相关文献,本文主要研究了:1)边坡的地貌特征;2)路线如何设置;3)路线如何适应给定的地形地貌;4)地形倾角如何适应给定的路线设置;5)比赛项目内和项目之间的路线设置和地形特征如何变化,6)滑雪者的速度是否受项目内和项目之间的路线设置和地形倾斜度的控制(大回转、超级大回转和速降),结果表明:随着地形变得更平坦,滑雪者在大回转和超级大回转项目中速度显著增加,但在每种情况下都有不同的偏移(交点)。对于速降,地形倾角和速度之间没有发现显著的关系。滑雪者的速度随着滑雪板水平门距离的增加而显著降低,随着滑雪板水平门距离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对于速降和超级大回转项目,水平闸门距离和速度之间的关系与零没有显著差异。对于大回转、超级大回转和速降三个项目,滑雪者的速度分别随着门距离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研究结论:1)所有项目的水平门距离(门偏移)的可变性大于门距离的可变性;2)水平闸门距离随地面坡度的增加而增加;3)随着地形陡度的增加,门距离略有缩短的趋势;4)闸门通常设置在靠近地形过渡处;5)与其他项目相比,地形更平坦,在下坡时更大程度上横向倾斜于路线方向;6)速降项目比其他项目包含更多单位时间的极端地形倾角变化;7)速度在各项目间差异显著,除速降项目外,随着所有项目地形变平而增加。在所有项目中,水平门距的变异性大于门距(门到门的线性距离)。在大回转中,水平门的距离随着地形的倾斜而增加,而超级大回转和速降没有表现出这种联系。在大回转和超级大回转比赛中,随着地形陡度的增加,门距略有缩短的趋势。在单位时间内,下坡运动比其他运动有更大比例的极端地形倾斜度变化,除速降项目外。滑雪者速度与地形倾斜度和路线设置相关的假设似乎适用于大回转、超级大回转和速降项目的关系。在超级大回转和速降项目中,除了地形倾斜度和航向设置之外,空气阻力增加、不同的设备或雪况等因素也可能影响滑雪者的速度。因此,进一步的研究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科进行深入的分析,包括更多的地貌和滑雪者的力学因素。这可能会使我们对竞技高山滑雪中在大回转、超级大回转和速降项目中如何调节速度有更深刻的理解滑雪者的速度会随着地形陡度的增加而下降。在陡峭的地形上,人们发现速度可以通过在大回转中增加水平门的距离来控制。
其他文献
该文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录像分析等研究方法,梳理总结中国代表团在北京冬奥会雪上项目成绩特征,分析取得突破的关键因素。研究认为,依赖于著名运动员的出色发挥,中国雪上项目创造历史最佳成绩,自由式滑雪和单板滑雪项目尤为突出。钢架雪车进步显著,但传统劣势雪上项目表现乏善可陈,优秀人才缺乏。
深度教学的有效落实依托于教师的深入理解。为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效率与教师深度教学能力的显著提高,新形势下的教师角色需要进行重构。传统教学中“知识的灌输者”、“忠实的课程实施者”以及“静态的教学组织者”等角色亟待改变。在深度教学的要求下,教师需要认识并承担起“学科知识的统整者”、“教学情境的创设者”与“情感教学的共鸣者”等角色。这不仅需要教师优化自身教学能力,更要求学校要积极构建学习共同体,政府应加快推
<正>山岳冰川中,冰斗位于雪线附近,是由雪蚀凹地演化成的斗状基岩洼地。冰斗后壁不断后退,三个以上冰斗所夹峙的残留山峰,成为金字塔状的角峰。
期刊
英语教课书的基本结构是单元。单元整合教学既是最基本的教学呈现形式,也是较为高效的教学方法。英语教师以单元形式呈现知识点具有多重优势,尤其对教学效果凸显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从针对单元核心内容、合理融入英语绘本,根据单元学习目标、设计课外短文项目,围绕单元教学重点、创编趣味英语故事,挖掘单元趣味元素、开展游戏教学活动,立足单元学习主题、实施情境体验教学等方面,对英语单元整合教学的趣味设计策略进行探究
了解公费师范生在师范教育期间对教师职业的认知发展变化过程,发掘有利于公费师范生形成职业认同的积极因素,这对优化公费师范生政策、评估实施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访谈某部属师范大学的42名公费师范生,基于赋权理论分析发现,公费师范生在接受师范教育期间对教师职业的认知与选择,是面对弱权状况的个体开启自我意识觉醒、积极寻求对话、获得教师职业意义、最终自主选择从教的赋权过程。对此,师范院校应做好如下工作:加强
近几年,随着中国科技水平和信息技术的日渐提升,市场经济有了大幅度的发展与进步。在经济水平高速发展的状态下,整个社会迎来了“事转企”的浪潮。市场整体体制的转变,让地勘单位面临了极为严峻的挑战。为适应“事转企”的新形势,地勘单位的管理工作需要作出重大改变和优化,积极落实相关的财政政策,构建和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因此,本文从地勘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展开研究,系统分析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寻促进地勘
有关伤寒六经传变的方式和原因,是历代注家争论的热点。清末岭南中西汇通医家陈珍阁在其《医纲总枢》中亦涉及对伤寒六经传变的认识。陈珍阁所理解的伤寒为狭义伤寒的概念,而非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书中“附辨古传论伤寒证传经之谬”篇,批判了医家在治疗伤寒时,忽视内伤因素,治法方药使用不当,导致疾病的传变。陈珍阁的观点,是他在特殊历史时期下,面对西洋医学的冲击,进行的理论思考与探索,对于临床六经病的诊治,特别是对
随着我国住房改革的不断深入,直管公房的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直管公房的档案管理工作需要不断进行完善和加强,通过有效的档案管理,才能保证其在直管公房管理工作中的合理运用。本文针对直管公房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详细论述,希望能为直管公房的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地下水环境与地表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密切相关,地下水资源探测是掌握地下水环境特征的重要内容。以红沙泉露天矿区生态修复为背景,以矿区钻孔地质柱状及电阻率测井曲线为基础,构建了4种不同的地电模型,基于一维正演理论,获得了小线圈瞬变电磁感应电压及视电阻率响应曲线。对比分析表明:不同含水地电模型条件下的感应电压及视电阻率对含水层的含水性响应敏感,且彼此在0.01~50 ms时间段内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反映利
<正>纪录片和纪实摄影这类非虚构影像的真实性,往往被认为来自其图像的证据性。在胶片时代,成像的胶片物质本身被视为其索引物质真实存在的重要保证。镜头和胶片成为复制现实的科学工具并进入影像艺术领域,于是,摄影的纪录本性成为了非虚构影像真实性的必然保证。然而,随着记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