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发生了显生宙历史上最大的生物大灭绝事件,同时伴随着环境的强烈波动,如高温事件,酸雨事件,野火事件,陆地风化增强,强烈的火山活动以及紫外辐射增强。现有的工作主要集中于海相地层的研究,而这个时期陆地生态系统的演变研究程度较低。我国华北地区发育十分连续的上二叠统至中三叠统地层,是全国乃至全球研究该重要时期陆地生态系统的极好研究区之一。同时陆地植物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因此华北地区二叠纪-三叠纪之交陆地植物的演变过程及其对极端响应的研究将为陆地生态系统的崩解提供一定的思路。本研究从华北不同区域选取了5条主干剖面结合古孢粉化石和古植物大化石开展,化石主要产自上石盒子组顶部、孙家沟组下部、刘家沟组上部及和尚沟组下部,共建立了两个主要的古孢粉化石组合及四个古植物大化石组合。综合古孢粉化石及古植物大化石来看,晚二叠世植物群主要以裸子植物为主导,尤以松柏类植物占绝对优势,孢粉化石以无肋双气囊类、Lueckisporites spp.、一些松柏类的单气囊类为主,其次为种子蕨类植物(具肋纹双气囊类),蕨类植物的孢子极少,植物大化石也是以松柏类的营养枝为主及少量雄性球果、雌性的苞麟种鳞复合体等,还可见一些楔叶类植物化石(如Neocalamites),苏铁类植物化石(如Pterophyllum)等。在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生物大灭绝事件也导致了华北地区晚二叠世这套松柏类植物为主导的植物群几乎消失,而据古孢粉化石记录,早三叠世以具腔类石松类三缝孢及苏铁类花粉为主导,伴随少量种子蕨类的具肋纹类花粉出现,早三叠世晚期植物大化石记录才逐渐开始出现,同时记录了在这次大灭绝事件之后华北地区陆地植物群的重现过程。此外,在华北地区晚二叠世最晚期松柏植物为主的植物群消失前夕,出现了大量的异常花粉及孢子四分体,这些异常现象往往与地表紫外辐射(UV-B)增强有关,同时说明可能是当时强烈的西伯利亚大火山岩省的频繁巨量活动极大地破坏大气臭氧层,形成了大规模的臭氧层空洞,从而导致了植物群崩塌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