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诺环素通过STAT3通路抑制结肠癌细胞迁移与侵袭

来源 :年中国肿瘤标志物学术大会暨第十五届肿瘤标志物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j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探讨米诺环素抑制结肠癌细胞迁移与侵袭的机制,促进米诺环素在结肠癌肿瘤治疗与应用。材料与方法:1.米诺环素对结直肠癌细胞迁移与侵袭的影响(1)通过MTT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探讨米诺环素是否影响结直肠癌细胞增殖。(2)细胞划痕实验, Transwell迁移和基质胶侵袭试验确定米诺环素是否影响结直肠癌细胞迁移与侵袭。(3)构建BALB/c小鼠鼠源性结直肠癌CT-26细胞肺转移模型,以在动物水平上确定米诺环素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转移。2.米诺环素抑制结直肠癌迁移与侵袭的分子机制(1)使用免疫印迹探究米诺环素对结直肠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2)使用免疫印迹探究米诺环素对结直肠癌细胞EMT相关转录因子表达的影响。3.米诺环素抑制结直肠癌细胞STAT3信号通路(1)用米诺环素处理SW480和SW620细胞,检测STAT3的磷酸化水平。(2) p-STAT3的临床相关性分析,分析在60个与患者匹配的结直肠癌样本的组织芯片微阵列中结肠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的p-STAT3水平。结果:1.米诺环素对结直肠癌细胞迁移与侵袭的影响(1)米诺环素是否影响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米诺环素处理结直肠癌SW480,SW620细胞48小时后,较低浓度下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变化但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细胞存活率与药物浓度呈反比。通过结合米诺环素处理正常的结直肠细胞NCM-460细胞存活结果,终选用4μmol/L和8μmol/L的米诺环素用于后续实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表明,与对照组细胞相比,4μmol/L和8μmol/L的米诺环素处理结直肠癌SW480,SW620细胞,细胞克隆数无明显差异,统计分析表明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米诺环素是否影响结直肠癌细胞迁移与侵袭。米诺环素处理结直肠癌SW480,SW620细胞后,划痕实验表明米诺环素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划痕愈合能力。Transwell迁移和基质胶侵袭试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米诺环素处理导致SW480,SW620细胞侵袭到下室的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且呈明显浓度依赖性。(3)构建BALB/c小鼠鼠源性结直肠癌CT-26细胞肺转移模型。米诺环素处理BALB/c小鼠结直肠癌CT-26细胞转移瘤模型后,小鼠肿瘤数目和肺重量明显降低。2.米诺环素抑制结直肠癌迁移与侵袭的分子机制(1)米诺环素对结直肠癌细胞EMT的相关蛋白表达影响。用米诺环素处理结直肠癌SW480,SW620细胞后,EMT标志蛋白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降低,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明显增加。(2)米诺环素对结直肠癌细胞EMT相关转录因子表达的影响。米诺环素处理结直肠癌SW480,SW620细胞后,Snail,Slug,ZEB1的表达量明显减少,证明米诺环素能通过抑制EMT调控相关转录因子抑制结直肠癌细胞EMT过程。3.米诺环素抑制结直肠癌细胞STAT3信号通路(1)用米诺环素处理SW480和SW620细胞,STAT3的磷酸化水平降低。(2) p-STAT3的临床相关性分析,在60个与患者匹配的结直肠癌样本的组织芯片微阵列中结肠癌组织的p-STAT3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结论:米诺环素作用结直肠癌细胞后,抑制STAT3信号传导途径,抑制EMT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从而抑制EMT,导致抑制结直肠癌细胞迁移与侵袭。为促进米诺环素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证据。
其他文献
Fe2O3-CaO-SiO2-Al2O3系复合铁酸钙(SFCA)是高碱度烧结矿中的主要粘结相,它具有机械强度高,还原性好等特点,脉石成分中的Al2O3能够促进SFCA的形成,研究其生成机理对优化烧结生产工艺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一种固溶体相,SFCA化学元素组成会因天然矿石中化学组成的变化而波动,Al2O3含量势必会影响SFCA中铝元素的含量,研究不同含铝量对SFCA还原性能的影响有助于更加清晰地
每年进入冬季,总有些令人厌烦的家伙来串门,其中最讨厌的一个,当属感冒。知识补给站在对普通感冒的研究中,英国感冒研究所所长克里斯托福·安德鲁斯发现,普通感冒在两个人之间传播的概率比较小,即使你们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如果一个人得了感冒,另一个人被传染的可能性也只有20%。
期刊
皱折(Ridging)作为铁素体不锈钢在成形过程中常见的表面缺陷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其形成原因与铸态组织中发达的柱状晶密切相关。随着钢中碳、氮含量的极低化,其铸态组织中柱状晶更加发达,皱折缺陷通常会变得更加严重,为此,获得高比例细小致密的等轴晶是超纯铁素体不锈钢凝固组织所追求的目标。研究已经证明在铁素体不锈钢中添加稳定化元素钛能提高凝固过程等轴晶率并减轻皱折缺陷。近年来,钛、铌双稳定超纯铁素体不锈钢
随着铝合金材料应用越来越广泛,铝合金厚板常规轧制工艺已经无法满足用户对铝合金宽厚板日益增长的规格及性能需求。虽然角轧工艺能够在很大范围内调节轧件的宽度,但其相关研究较少。本文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研究了角轧过程中金属流动、不同厚度处延伸差、宽展、平面形状及厚度分布等,提出了角轧过程宽展、平面形状及厚度分布预测模型。同时研究发现宽幅铝合金厚板轧制过程中金属在厚度方向的变形不均匀,心部金属变形
本文采用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薄板坯连铸结晶器新型浸入式水口对结晶器内流场优化、对卷渣行为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并验证了新型耗散型浸入式水口的控流效果和应用的可行性。首先通过调研近些年来有关结晶器浸入式水口的研究进展,明确了优化浸入式水口结构的研究方向。然后评估了三种在计算结晶器内卷渣行为时应用的数学模型,分析验证了各个数学模型的应用效果。本文对雷诺平均方法(RANS)、大涡模拟模型
液-固混合熔体常出现在高温冶金过程中,但是实现其液-固分离的技术却缺少关注和研究。加压过滤是常温下最常用的液-固分离技术之一,将其应用于液-固混合熔体的液-固分离是十分有价值和潜力的尝试。本文将加压过滤分别应用于熔析法提纯硅和热镀锌渣的锌回收。将加压过滤与熔析法结合,先完成高纯度硅析出和杂质元素偏析的熔析过程,再通过加压过滤从熔体中分离硅晶粒。分别研究了Al-Si熔体和Sn-Si熔体的分离效果,并
来自采矿和矿石加工排放的金属及其相关的矿物浮选试剂产生的污染具有很大的生态和健康影响,需要加以充分理解和解决。本研究旨在分析镍,铜和最有效和常用的硫化物矿物浮选捕收剂,如黄原酸盐,异戊基黄原酸钠(SIAX),异丁基黄原酸钠(SIBX),异丙基黄原酸钠(SIPX),乙基黄原酸钠(SEX),戊基黄原酸钾(PAX)和乙基黄原酸钾(PEX)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单独和联合的效应。通过不同的补充方法进行分析,主要
本论文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相结合,系统研究了有机功能分子TTF在HOPG表面自组装行为,从分子自组装的影响因素、客体分子对TTF分子的调控到官能团取代对光敏分子的光响应特性,再到卤素原子取代对TTF分子组装结构的调控,系统深入地研究了有机功能分子的组装现象和分子相互作用机制。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采用STM技术和DFT理论计算,研究了具有不同烷基链长度及不同官能团的T
反应堆压力容器钢(RPV钢)力学性能的磁性无损检测对RPV钢中子辐照损伤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中子辐照源难以获得,且辐照后的产物具有放射性,RPV钢中子辐照损伤的相关研究常通过模拟处理来进行。本文对RPV钢进行冷变形或700 ℃保温并快速冷却来产生基体缺陷,对富铜RPV钢进行热时效来产生富铜团簇,以模拟中子辐照下RPV钢中的基体缺陷与富铜团簇。研究了模拟处理后材料力学性能和磁性能的变化情况,结合
随着分析技术的飞速发展,可视化生物传感装置在家庭医疗、事故发生点和资源贫乏地区显示出了巨大的优势,尤其是在缺乏各种专业实验室设备的检测场所。基于距离的视觉定量检测方法是通过像温度计一样读取信号长度来获得相应的目标浓度。近年来,这种类似温度计距离读数的可视定量生物传感装置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基于距离信号的传感方式不依赖其他检测设备,成本低廉,操作过程不需要专业的操作人员。在此,我们开发了一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