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的消化道肿瘤,5年存活率不足5%。大多数患者被诊出时已错过手术机会,目前临床治疗多以化疗为主。阿霉素,一种临床常用的广谱肿瘤化疗药物,因其对骨髓及心脏等明显的毒副作用,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修饰的聚磷酸酯聚合物可以有效增加其药物的水溶性,且随其密度增大,可以显著延长血液中循环,这些将使得其包载的药物能够在肿瘤部位富集而发挥更强的抗肿瘤效应。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PEG密度的聚磷酸酯纳米颗粒,探究其被胰腺癌细胞摄取差异,及对胰腺癌细胞的杀伤效应,为进一步提高胰腺癌临床治疗效果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合成聚合物P(CEP30-EEP10)/NoPEG-NP、P(CEP25-EEP15-PPEG5)/LowPEG-NP和P(CEP30-EEP15-PPEG10)/HighPEG-NP包载阿霉素后形成纳米颗粒NoPEG-NPDox、LowPEG-NPDox和HighPEG-NPDox,并对其相关性质进行表征。再者将胰腺癌BxPC-3细胞分成5组,只含细胞不加颗粒的空白对照组、细胞+NoPEG-NPDox、细胞+LowPEG-NPDox、细胞+HighPEG-NPDox及细胞+游离阿霉素(Free Dox),利用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了各组颗粒被BxPC-3细胞摄取的情况;再用MTT和活死染色法检测各组纳米药物对细胞的杀伤效果。结果:成功制备出粒径为95nm左右的纳米颗粒NoPEG-NPDox、LowPEG-NPDox和HighPEG-NPDox,且它们在含10%血清(FBS)的1640培养基中可以长时间稳定存在。FACS结果显示各组分别被细胞摄取2h后,NoPEG-NPDox荧光强度要强于LowPEG-NPDox,其次为HighPEG-NPDox (P<0.001)。MTT法显示在每一Dox浓度下,三种纳米药物对癌细胞的杀伤效果依次为表面无PEG修饰的NoPEG-NPDox强于中等密度PEG的LowPEG-NPDox,HighPEG-NPDox相对杀伤性最差(P<0.01)。活死染色法也得到相同的结果。结论:BxPC-3细胞对PEG修饰的纳米颗粒的摄取量受PEG密度的影响,密度越大,摄取越少,因此表面无PEG修饰的纳米颗粒NoPEG-NPDox被胰腺癌BxPC-3细胞摄取相对最多,在胞内释放的阿霉素相对最多,对胰腺癌细胞的杀伤效应也相对最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