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机插秧和旱直播是江苏省水稻的主导栽种方式。栽种方法不同,田间生态条件差异明显,杂草发生数量大、草相复杂,而水稻生长前期施药窗口期短,进一步导致水稻中后期化除压力大、成本高。现阶段,稻田多种杂草已对中后期常用除草剂品种产生了抗性,且同一地区抗性杂草种类及其对不同除草剂的敏感性差异明显,增大了稻田草害化除难度。与此同时,除草剂施用量、时间、均匀性等问题导致了除草剂药害事故频发,隐性药害普遍。针对水稻栽种方式、杂草发生危害特点,特别是抗性杂草种群危害现状,通过多年多地试验示范构建了立足于水稻生长前期(播种或移栽后25天内)处理的水稻田全程减药控草化除技术方案,减少了除草剂使用量,有效控制了稻田杂草危害。机插秧稻田通过两次封闭化除可有效控制水稻全生育期草害。第一次在水稻移栽前3-4天有水平(整)田期,毒土(肥)、洒施或粗喷雾法施用35%丙草胺·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80g/667m~2,水层自然沉降至瓜皮水插秧。第二次在水稻栽后7-10天,毒土(肥)或洒施47%异隆·丙·氟吡可湿性粉剂70g/667m~2或在水稻栽后10-15天,搬施2%双唑草腈颗粒剂600g/667m~2或9.5%丙嗪嘧磺隆悬浮剂60ml加10%氰氟草酯乳油100-150ml/667m~2,配合3-5天浅水层管理。旱直播稻田通过一次封闭、二次封杀化除控制全生育期草害。第一次在水稻播种、盖籽、上跑马水、水份落干、田面无积水时喷施47%异隆·丙·氟吡可湿性粉剂140g/667m~2。第二次在水稻播后20-25天,田间建立稳定水层、杂草1-2叶期时,撒施2%双唑草腈颗粒剂600g/667m~2或9.5%丙嗪嘧磺隆悬浮剂60ml加10%氰氟草酯乳油100-150ml/667m~2,保持3-5天浅水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