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松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的必要性及可行途径探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bingzh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红松人工林面积大且生态和经济服务功能十分重要,但存在结构单一、生物多样性低、群落稳定性等问题。本研究针对这些问题,以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区红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根据近自然森林经营的方法和原则,按照商品林和公益林两种经营类型对红松人工林近自然森林经营的目标和途径进行了探讨。主要设计方法是在森林多功能可持续经营的上层目标指导和立地群落生境条件分析前提下,制定出红松人工林近自然经营的长期目标发展类型,并在发展类型的概念框架内实施以目标树为特征的林分抚育作业法,对林分进行适度间伐后引入珍贵乡土树种(紫杉、红皮云杉、水曲柳、黄菠萝等)和中草药(人参、细辛、桔梗)以及经济植物(刺龙牙、刺五加),在提高林分的目的树种质量和数量、提高生物多样性和经济利用价值的同时,加速林分向辽东山区地带性森林植被阔叶红松混交林的发展演替进程。
其他文献
以"近自然林业"为指导思想,对凉水自然保护区早期做过林隙透光试验的红松人工林的土壤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同时与红松天然林、红松人工纯林、红松人工针阔叶混交林的土壤化学性
超临界流体(SCF)在高聚物熔体中的溶解是物理发泡过程中熔体-气体均相体系形成的关键,聚丙烯仿藤条产品的开发对表面质量、发泡质量提出非常高的要求。本文针对以上两个问题,
常见的建筑展览是对图像和模型的集合与展示,有时候仅仅是设计成果的罗列,有时候也借此来共同表达某个主题或概念。这种集合展示是一种空间再现,它或者是对设计所表达的建筑
<正>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证。近年来,广州市科学城中学本着"培养人格健全的现代人"的办学理念,针对青少年身心特点,结合学校集初高中为一体的寄宿制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