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我国孤独症儿童愿望理解和信念推理能力的状况,并将其与正常儿童相比较。为孤独症儿童心理理论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孤独症儿童组和正常儿童组。孤独症儿童组:18名(男=16,女=2),年龄从4~11岁,平均年龄为7岁11月(SD=2岁1月),PEP智力测验所得智龄为3岁到5岁4月,平均智龄为4岁2月(SD=10月)。正常儿童组:3~5岁10月正常发展儿童18名,平均年龄为4岁2月(SD=10月),他们的性别、智龄与孤独症儿童一一匹配。年龄在4岁以下的儿童按其实际年龄与孤独症儿童的智龄配对,这些儿童据老师和家长反映都属于正常发展,无智力迟滞。4岁以上正常儿童的数据来自以往研究数据库。给全体被试在一安静房间内依次施测区分愿望任务、区分信念任务、意外内容、意外地点任务。结果: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孤独症儿童和正常儿童在区分愿望任务上的成绩差异不显著,t(34)=.41(p>.05);孤独症儿童在区分信念和错误信念任务上的平均成绩都很低,且均显著的低于正常儿童,t(34)=2.50(p<.05),t(34)=1.41(p<.05)。结论:研究结果显示智龄在3~5岁的孤独症儿童能够理解愿望,并根据愿望推测行为;而他们在理解区分信念和错误信念方面却存在问题,与相同智龄的正常儿童相比明显滞后。在临床康复训练时,应该针对孤独症儿童心理理论自身发展的特点,从愿望理解方面着手,训练儿童区分自己和他人的愿望,了解愿望-情绪-行为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训练儿童对信念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