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感觉统合,是将感觉器官(包含视、听、触、嗅、前庭、本体等)收集到的信息同一输入到大脑中,经由大脑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抑制、增强等加工,最后形成统一的认知完成输出,从而影响人的行为的做出对身体各个器官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合。当机体不能正常协调的运作时被称为感统失调。感觉统合能力的失调会对儿童身体和大脑发育产生负面的影响,不但影响儿童动作技能的形成,而且影响思维能力的发育。研究证实适宜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来可显著改善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跆拳道运动是幼儿时期较常见的训练手段,通过训练可以刺激前庭系统,增加其敏感度改善本体感觉。因此,本研究拟通过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为评价手段,统合量表中涉及的感统能力中前庭觉、本体觉及触觉三大方面进行测评研究,论证规律跆拳道学习对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影响,以此拓宽感统训练渠道,为感觉统合和体育运动的结合提供理论的支持,同时也为感觉统合失调的幼儿提供训练的渠道。以期为儿童更为科学健康的成长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通过《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量表》进行实验和测评,通过控制变量对实验对象进行为期12周的实验。评定量表用的是北京医科大学修订后的《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而且经过国内十多次的实测具有实际意义,有着较好的信度和效度[28]。将此量表作为本研究的测评工具是科学、合理性的。量表共58题分为前庭失衡、触觉过分防御、本体感不良、学习能力不足、大年龄的特殊问题五部分。在实验前进行大样本的前筛,通过对中北永旺弘德跆拳道馆的200名学员中和和平甫星幼儿园180名学员进行《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量表》的测试,各筛选出20名感觉统合能力轻度和中度的儿童。受试者起始感统能力无显著性差异,并将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根据计划进行跆拳道的学习,按照课程的具体内容在每周的周二、周四和周六进行课程的学习,并在课外的每天自主安排半小时基本功训练,在12周的实验期间不接受其他的体育项目的训练。对照组在12周试验期间不接受任何体育项目的训练。12周之后,再次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量表》的测试,通过前后的变化和有无显著性差异来研究跆拳道训练对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通过对实验前后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结果显示:在前庭觉方面,实验组在实验后平均值为33.60,对照组在实验后平均值为30.75,且P<0.01,实验组的平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在实验后的结果明显也优于实验前的平均值,说明实验组在经过12周的跆拳道训练后,在前庭觉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善。在本体觉方面,在实验之前实验组平均值是30.20,对照组的均值为30.70,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5.10和31.15,且P<0.01,实验组在实验后的本体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和实验前的水平,对照组前后的P值0.01<P<0.05,对照组在实验前、后的P值也存在统计学差异,但没有实验组的明显,说明12周的跆拳道训练对实验组的本体觉产生了极大的改善和促进作用。在触觉方面,实验之前实验组平均值是30.60,对照组的平均值是29.90,它们的P值为0.053>0.05,所以在实验之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触觉能力方面没有差异;实验后,实验组的平均值32.40大于对照组的平均值30.20,两者P值0.000<0.001有明显的差异,而对照组实验前、后的P值0.01<P<0.05,对照组在实验前、后的P值也存在统计学差异,但没有实验组的明显,因此说明在12周时间里实验组触觉能力的发育程度大于对照组,可以得出实验组经过12周的跆拳道学习促进了其触觉的发展。研究结论:经过实验研究得出结论:12周规律跆拳道训练可以显著改善6-10岁儿童前庭觉功能,12周自然生长组在这项功能上差异不显著;12周规律跆拳道训练及12周自然生长组实验对在本体感觉方面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但规律跆拳道训练更为敏感,提示跆拳道运动在本体觉提高方面的优势;在触觉觉方面,12周规律跆拳道训练前后差异显著,提示该训练可以显著改善6-10岁儿童的触觉功能。综上所述,跆拳道训练对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的前庭觉、本体觉和触觉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和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