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文化城”的“数位建筑”之梦——“新竹之心”作为都市改造案例的美学探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eo55121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6年,正当台湾高科技园区逐渐拉出亮丽的产业成绩时,蔡仁坚主政下的新竹市政府也在获得保留竹堑古东门城门正式推动了名为"新竹之心"的"东门广场"改造运动,相当程度呼应了新一阶段新竹城市的欲求。历史地说,此次以古迹保存再利用作为基底所进行的空间改造,不仅具有形式上修复、整理的意义,更涉及了都市象征及功能层次的考量,可说是台湾古迹保存运动企图结合都市等议题以进行操作的又一次重要的尝试。本文即希望对"新竹之心"作一个案的研究,除了描述此一空间改造运动的具体推动过程外,并希望对其美学策略及形式处理手法作一分析,俾以明了其对20世纪90年代新竹及台湾所具有的意义。有鉴于此,本文首先将对"新竹之心"产生的历史脉络作一简要的描述;其次,则呈现出其作为一都市改造运动的具体推动过程,并对其所采用的美学策略及所达成的形式效果作一分析;在此基础下,笔者将进一步检讨"新竹之心"作为一个古迹保存再利用典范所代表的意义,希望能作为未来相关实践参考、攻错的依据。
其他文献
从桃花坞木刻年画的概况和新媒体的特征入手,提出新媒体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的作用,并通过桃花坞年画新《门神》的设计实例,探讨新媒体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品
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各项产业发展健康有序,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潜力不断被挖掘和提升,电子商务发展“风起云涌”。在此大背景下,宁波的电子商务产业也进入了
从选地、整地,插穗的选取,插床和插穗的处理,扦插方法以及后期管理等几个方面,介绍了重庆地区观赏菊的大田嫩枝扦插育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