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东油田七区西馆上段辫状河储层沉积特征及构型要素分析

来源 :2015全国沉积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ssi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各类碎屑岩储层中,河流相储层的可动剩余油分布概率是最高的,为32.3%,表明其开发潜力仍然较大。以岩心资料、分析化验资料、录井资料、测井资料为基础,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孤东油田七区西馆上段辫状河储层进行了沉积相标志识别,进而确定了古辫状河河流类型,最后分析了研究区辫状河储层构型要素类型及基本特征、构型要素定量规模参数及其空间组合类型。研究表明:1研究区目的层段岩性主要以棕褐色油浸中西砂岩、细砂岩,灰色粉砂质泥岩为主,粒度累积概率曲线表现为"两段式",具有河道牵引流的搬运沉积特征,发育平行层理、交错层理、河道底部滞留等沉积构造类型。2Ng6砂组中的Ng62、Ng632、Ng64、Ng651为典型的深河型砂质辫状河沉积。3研究区辫状河储层的构型要素类型有辫状河道、心滩坝、天然堤、漫溢砂、废弃河道、泛滥平原。同一沉积时期,各构型要素有5种基本的空间组合类型,分别为:辫状河道-心滩坝、辫状河道-天然堤、辫状河道-泛滥平原、漫溢砂-泛滥平原、废弃河道-泛滥平原。同一沉积时期的构型空间分布表现为以上基本空间组合类型的平面再组合,不同沉积时期的构型空间分布表现为各沉积期的构型空间组合的垂向叠置。同时建立了研究区辫状河储层构型要素识别模板,以期指导不同级次辫状河储层构型分析,为研究区剩余油挖潜提供可靠地质依据。
其他文献
  北极地区油气资源丰富,是未来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区域,对北极含油气盆地油气地质条件的研究以及油气资源的评价有着战略性意义。在北极含油气盆地的构造演化、地层沉积的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