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汉字字符都是由笔画和部件构成。这些笔画和部件都必需按照通常所说的"正字法"规则结合起来,才能形成人们能接受的一个真正的汉字(李虹,彭虹,舒华,2006)。所谓的"假字",虽然在汉语中不存在,但是其结构完全符合"正字法"规则,因此,对汉字结构掌握良好的中国儿童可以将"假字"看成一个未学过的真汉字。研究一以1007个一到六年级中国儿童为横断研究对象,排除儿童学习知识经验的影响,使用"假字((王目))"作为目标选项,通过假字和笔画乱写■、位置错误■、部件错误■等三种"非字"的字典判断任务,考察学生的正字法意识发展。研究结果发现:(1)一年级儿童正字法意识处于发展阶段,二到六年级儿童对汉字结构的掌握没有显著差异;(2)一到六年级在不同层次的正字法意识表现基本一致,即先发展区分笔画乱写与符合规则的假字的能力,其次是位置意识,最后是部件意识,但是(3)在正字法意识的每个层次上,各个年级之间仍然有一定的差异,表示发展速度快慢不同。研究二以145个一年级为纵向研究对象,两个时间点间隔6个月,结果发现:(4)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一年级儿童在正字法意识的不同层次的成绩都有显著提高;(5)时间点1、时间点2的正字法意识都对各自时间点的汉字识别能力分别有显著的预测作用。(6)时间点1的正字法意识能显著预测六个月后的汉字识别能力,但是,控制自回归的效应后,正字法意识不再能预测汉字识别能力。(7)时间点1的正字法意识对时间点1的汉字听写能力有显著预测作用;然而,两个时间点的正字法意识都不能显著预测时间点2的汉字听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