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我国果蔬作物上的重要害虫——南亚果实蝇Bactrocera tau Walker的扩散规律、为害特性和风险性进行了研究。在我国,南亚果实蝇于1849年首次在福建福州地区记录分布,于1912年传入广东和云南等省区,1934年发现南亚果实蝇在四川省(包括重庆地区)的多个地区发生和分布,迄今已分布于我国南部各个省区包括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江西、台湾等。南亚果实蝇主要以幼虫形态危害黄瓜、南瓜、丝瓜、冬瓜、辣椒、番茄等葫芦科和茄科作物。危害初期,果实局部腐烂,幼虫随腐烂的果肉向周围组织转移,使腐烂进一步扩大;严重时,腐烂能够扩大到整个果实,有时果肉会被大量的幼虫吃空,但往往果皮外表损坏不大;危害后期果柄处产生离层,提前脱落。南亚果实蝇能随果蔬作物的营运而进行远距离传播。由于该虫生活于寄主植物果实内,如从南亚果实蝇发生区调运瓜果,均有可能将带有卵的瓜果进行远距离传播,它将随着腐烂丢弃的瓜果而存活下来;此外,该虫亦可以通过自身的飞行能力进行一定距离的传播。在该虫的防治和管理方面,可通过多种检疫处理措施遏制其进一步传播;如发现在局部地区发生,可采取化学防除技术予以防治;一旦大面积发生时,根除的可能性较小,可采取持续性控制措施如生物防治等。根据南亚果实蝇在国内的分布状况、潜在的危害性、受害栽培寄主植物的经济重要性、移植的可能性和危险性管理的难度,对该虫的风险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发现南亚果实蝇的危险性R值为1.81,属于中度危险的有害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