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果实蝇的风险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wx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我国果蔬作物上的重要害虫——南亚果实蝇Bactrocera tau Walker的扩散规律、为害特性和风险性进行了研究。在我国,南亚果实蝇于1849年首次在福建福州地区记录分布,于1912年传入广东和云南等省区,1934年发现南亚果实蝇在四川省(包括重庆地区)的多个地区发生和分布,迄今已分布于我国南部各个省区包括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江西、台湾等。南亚果实蝇主要以幼虫形态危害黄瓜、南瓜、丝瓜、冬瓜、辣椒、番茄等葫芦科和茄科作物。危害初期,果实局部腐烂,幼虫随腐烂的果肉向周围组织转移,使腐烂进一步扩大;严重时,腐烂能够扩大到整个果实,有时果肉会被大量的幼虫吃空,但往往果皮外表损坏不大;危害后期果柄处产生离层,提前脱落。南亚果实蝇能随果蔬作物的营运而进行远距离传播。由于该虫生活于寄主植物果实内,如从南亚果实蝇发生区调运瓜果,均有可能将带有卵的瓜果进行远距离传播,它将随着腐烂丢弃的瓜果而存活下来;此外,该虫亦可以通过自身的飞行能力进行一定距离的传播。在该虫的防治和管理方面,可通过多种检疫处理措施遏制其进一步传播;如发现在局部地区发生,可采取化学防除技术予以防治;一旦大面积发生时,根除的可能性较小,可采取持续性控制措施如生物防治等。根据南亚果实蝇在国内的分布状况、潜在的危害性、受害栽培寄主植物的经济重要性、移植的可能性和危险性管理的难度,对该虫的风险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发现南亚果实蝇的危险性R值为1.81,属于中度危险的有害生物。
其他文献
通过测定不同越冬寄主植物棉蚜Aphis gossypii种群α-乙酸萘酯(α-NA)酯酶的活力,结果表明:山东高密棉田棉蚜种群酯酶活力是北京花椒棉蚜酯酶活力的2.4倍,石榴、木槿上棉蚜酯
小青龙汤是治疗外寒内饮的经典名方,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止咳平喘的功效,可单独或与西药合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能明显缓解患者咳嗽、咯痰、喘息等症状,缩短治疗时间,现代
粉尘和甲烷的检测一直是煤矿井下安全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众多种类的测量仪器中光散射式粉尘仪和光谱吸收式甲烷传感器又是性价比最高和使用最广的,但却易受环境干扰、内部
在四川卧龙国家自然保护区,以天然落叶阔叶林(约100年生)为对照,选择新种植(5年生)、幼年(15年生)和成熟(45年生)的3种落叶松种植林,采用引诱法分别在地表和地上1.5 m处取样,研究处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