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获取现实情况下中国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情况的信息,反映中国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现实的疾病特征。方法这是一项针对诊断为Ⅰ型或Ⅱ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患者在研究开始前12个月至研究开始前3个月内至少出现一次情绪事件)的多中心、观察性研究。记录患者相关临床信息,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疾病特征,治疗信息等,并要求患者完成问卷调查。结果共有7家中心520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入组。(1)入组患者精神科首次就诊距双相情感障碍确诊的时间的中位数为0.78(年);Ⅰ型患者为0.51(年);Ⅱ型患者为1.59(年),双相Ⅱ型所需时间更长。双相Ⅰ型和双相Ⅱ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一3.426,P<0.01)。(2)双相Ⅰ型患者中首次发作极性为躁狂发作占43.12%,抑郁发作占49.62%;双相Ⅱ型患者中首次发作极性为抑郁发作占90.08%。双相Ⅱ型首次发作极性为抑郁者比例明显高于双相Ⅰ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90.860,P<0.01)。(3)入组患者中确诊双相情感障碍前的精神障碍诊断,主要是抑郁症(51.92%)、精神分裂症(1 7.12%)和焦虑障碍(7.69%);与双相Ⅰ型(44.11%)相比,双相Ⅱ型(80.99%)确诊前更多比例患者被诊为抑郁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663,P<0.01)。(4)精神病家族史阳性(OR=1.541.95%CI 1.02 1-2.325,P<0.05)是情绪事件的危险因素。结论(1)抑郁症状是双相情感障碍最主要的首发症状和复发症状;药物维持治疗的情况下,双相情感障碍仍具有较高的复发或复燃率;精神病家族史阳性是情绪事件的危险因素。(2)双相情感障碍确诊前易被误诊为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或焦虑障碍;约1/6-1/3的患者在疾病缓解后存在抑郁相关残留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