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水源、家畜饲料及动物肠道中,在动物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可大量繁殖,引起肠毒血症、坏死性肠炎以及人的食物中毒等。cpb2基因在肠毒血症牛群尤其在犊牛中广泛存在,Cons.cpb2具有明显的致病性,Atyp.cpb2的致病性尚不清楚。CPE可导致人类食物中毒和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等疾病。[目的]调查研究牛养殖和牛奶生产过程中产气荚膜梭菌的污染规律及分离菌株的毒素基因携带情况。[方法]自2018年11月至2019年8月期间采集牛养殖及牛奶生产过程的样品共1229份,经初步增菌培养后应用LAMP方法快速检测后,进行细菌的分离纯化和多重PCR血清型鉴定,并检测分离菌株3种毒素基因的携带情况。部分牛奶样品按GB4789.12—2012规定方法进行产气荚膜梭菌的计数。[结果]建立的LAMP检测方法的菌液最低检测限为3.7×10~1 CFU/mL,DNA最低检测量为10 fg/μL;共分离出400株菌(每份样品分离1~3株目的菌),分离率为19.93%,除1株D型菌外均为A型。其中,养殖环节中粪便的分离率为21.44%(80/373),饲料和饮水为5.88%(10/170),牛舍空气为9.68%(6/62);牛奶生产环节中奶牛体表和乳头拭子的分离率为33.33%(77/231),挤奶杯拭子为19.35(24/124),工人手拭子为25.71%(9/35),工作器具为20.00%(4/20),挤奶厅空气为44.44%(12/27),牛奶为12.35%(20/162)。所有分离菌株atp.cpb2携带率为79%,cons.cpb2为0.75%且与采样区域相关;牛奶带菌量为1~15.3 CFU/mL且未检出cpe,可能生鲜牛奶并非导致人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结论]牛养殖和牛奶生产过程中产气荚膜梭菌的流行血清型为A型,该菌污染的主要来源为粪便,通过空气、器具和人员进行传播,研究结果为牛养殖过程中产气荚膜梭菌病的防控及牛奶中该菌污染的防控提供了依据,并为该菌引起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