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本机构开展的几项不同组分和适应症的口服中药复方制剂大鼠长期毒性试验的部分相同反应进行汇总,探讨中药复方制剂大鼠长期毒性试验中的一些共同规律,为中药复方制剂的毒性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品种1(ZY001)的组分:生黄芪、蒲公英、当归、生白术、莪术、黄连、赤芍、枳壳、肉桂、生甘草,主要用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品种2(ZY002)的组分:骨碎补(烫)、狗脊(烫)、杜仲(盐)、桂枝、川续断等,主要用于强直性脊柱炎。品种3(ZY003)的组分:桃仁、红花、当归、熟地、白芍、川芎,主要功效为养血活血。品种4(ZY004)的组分:人参、水蛭、全蝎、赤芍、蝉蜕、土鳖虫、蜈蚣、檀香、降香、乳香(制)、酸枣仁(炒)、冰片,主要功效为益气活血、通络止痛。选用SD大鼠6-9周开始灌胃给药,每组雌、雄各20只动物,每天给药1或2次,连续给药26周,分别于给药13周、给药26周以及恢复期对部分动物进行安乐死和解剖取材。试验期间,对动物进行临床观察、体重、摄食量、血细胞计数、凝血功能、血液生化、尿液、眼科检查、骨髓涂片等指标的检查以及动物解剖后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上述几项试验均显示,动物血细胞计数可见不同程度的RBC、HGB、HCT降低,Retic(×1012/L,%)升高,血生化TBil升高,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脾脏的髓外造血以及色素沉积增多。其中ZY001还可见胸骨骨髓和股骨造血增强,ZY002可见胸骨骨髓造血增强,ZY003可见脾脏淤血。上述结果具有一定的剂量-反应相关性。讨论与结论:上述试验结果显示中药复方制剂长期高剂量口服给药后,根据外周血红细胞的变化及生化胆红素指标的变化,结合文献资料,认为该反应可能是一种溶血反应,并且发生率较高。四种中药复方制剂的处方中,除ZY001和ZY002均含有当归外,其余各项处方组分均不相同,而当归并未见有引起溶血的报道。研究报道中药成分中明确具有溶血作用的有皂苷,某些植物的树脂、脂肪酸、挥发油也具有溶血作用。皂苷是苷元为三萜或螺旋甾烷类化合物的一类糖苷,其引起溶血的机制主要为皂苷与胆甾醇结合生成不溶性分子复合物,破坏血红细胞的渗透性而发生崩解,其溶血作用的有无与分子结构中皂苷元有关,而皂苷的溶血作用强弱和糖部分有关,单糖链皂苷溶血作用显著,某些双糖链皂苷无溶血作用,但经酶转化成单糖链皂苷便具有了溶血作用。ZY001中甘草和黄芪的有效成分均含有三萜皂苷,甘草中的三萜皂苷以甘草皂苷为主,黄芪中以黄芪皂苷为主,含量较多的为黄芪甲苷,均具有溶血作用;ZY004中人参的有效成分主要含有人参皂苷Rg1、Re、Rb1等,其中人参皂苷Rb1为人参二醇型、抗溶血,而人参皂苷Rg1、Re为人参三醇型,具有溶血作用。ZY002中川续断主要含有三萜皂苷类化合物,苷元为齐墩果烯型五环三萜皂苷,在3位和(或)28位糖基取代,具有溶血作用。ZY003中桃仁的有效成分苦杏仁苷具有抗凝血作用和溶血作用。中药复方制剂引起溶血的原因可能与成分有关,而中药的有效成分组成又与提取工艺相关,提示在复方中药制剂的临床前研究中要关注并兼顾中药的处方组分、有效成分、提取工艺以及给药剂量,从而更好地对其毒性反应进行分析。临床药源性的溶血反应类型主要分为氧化性溶血、免疫性溶血以及非免疫性溶血,目前口服的中药复方制剂在临床应用中偶见溶血性贫血的不良反应报道,其具体发生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的确证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