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施治结合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hui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通过采取中医辨证施治结合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对比采用单纯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对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盆底Glazer评估各项指标的影响,比较二者之间的疗效差异,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在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脾胃病重点专科门诊或住院便秘患者中选取符合功能性排便障碍诊断标准和纳排标准患者72例(就诊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采用简单随机方法将72例患者分为中医辨证施治结合生物反馈训练组(治疗组)和单纯生物反馈训练组(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脱落4例(中途服用其他通便药物),最终纳入统计分析32例;对照组脱落6例(中途服用其他通便药物)6例,最终纳入统计分析30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临床主症积分、生活质量问卷(PAC-QOL)积分及盆底Glazer评估各项指标情况。用SSPS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总体疗效比较: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符合方案集: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全分析集: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2.两组治疗前后便秘主症积分、生活质量问卷(PAC-QOL)积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便秘主症、生活质量问卷(PAC-QOL)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方案均可明显改善本病症状、生活质量。两组治疗后积分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提示治疗组在改善便秘临床症状、生活质量上更为显著。3.盆底Glazer评估: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快速、持续和耐久收缩波幅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快速收缩反应时间、持续和耐久收缩变异系数较治疗前降低(P<0.05);前基线波幅、后基线波幅及变异系数均值较治疗前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盆底Glazer评估各项指标比较(P<0.05)。可以看出二组经过训练,盆底肌纤维收缩力较前明显升高,募集功能较前好转,稳定性升高,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前基线、后基线波幅、前基线变异系数及后基线变异系数均值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采取中医辨证施治结合生物反馈训练与单纯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相比,在改善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及总体疗效上均具有明显优势;中医辨证施治结合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在改善患者盆底肌功能方面也优于单纯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可见二者结合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其他文献
预算是企业管理控制系统的一部分,作为业绩评价和资源配置的依据,预算能够对企业成员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本文在期望理论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获得数据,并使用结构方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