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期加工是社交焦虑的重要维持因素,是面对引发焦虑的社交情境时,针对即将发生的社交情境反复思虑的认知过程,内容主要包括对失败社交经历的回忆、对接下来社交情境的灾难化、对接下来社交情境的负面、扭曲的画面想象等。本文梳理了以往预期加工与社交焦虑相关的研究,结果发现,容易引发预期加工的个体因素包括社交焦虑特质、完美主义倾向和对预期加工积极的元认知信念等。预期加工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主要包括提高焦虑水平、引起注意偏差、解释偏差、记忆偏差以及影响社交表现等。此外,本文比较了对预期加工的不同操作性定义导致的不同研究结果,认为预期加工并不一定是消极的,而预期加工情绪的积极或消极以及内容的适应性或非适应性才能决定预期加工的影响。聚焦于回忆、评价、回避的预期加工会提高焦虑水平,而聚焦于展望、计划、问题解决的预期加工反而能够降低焦虑会平,并提高社交情境中的实际表现。这一结论也为未来对预期加工的干预提供了新视角。预期加工作为一次社交焦虑事件的第一环,对其进行干预对改善社交焦虑有重大意义。现有的对预期加工的干预方式分心、正念和认知重评均没有改变预期加工的内容,其干预效果的维持时间也很有限。而通过改变高社交焦虑个体的预期加工内容进行干预,例如训练个体在社交情境前对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进行计划、预演,有潜力调整高社交焦虑个体预期加工的认知模式,减轻预期加工的消极影响,并进一步改善社交焦虑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