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NSS+视觉SLAM的移动机器人定位导航技术

来源 :第十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82325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移动机器人目前已在军事、工业、民用等各大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得到快速发展,定位导航技术是室内机器人实现智能化和完全自主移动的关键.移动机器人定位与导航技术很多,代表性有路标、红外、超声、激光、视觉以及SLAM等,但单一技术无法解决移动机器人所有场景下的定位导航应用.如SLAM技术是目前移动机器人室内定位导航的主流技术之一,很好地解决了室内环境下移动机器人的精确定位与导航应用,而对于开阔室外空间,SLAM技术因为成本高、覆盖范围有限、受环境特征等因素影响无法得到很好的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在开阔的室外环境可获得近乎完美的应用,但在室内和障碍物众多的市区环境,GNSS无法满足应用需求.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种融合GNSS、视觉SLAM和INS的移动机器人定位与导航方法,以满足移动机器人室内外大范围的定位与导航应用,详细研究SLAM算法、Kalman预测与估计算法、Kalman关联算法、SLAM/INS/GNSS的融合算法等核心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给出基于GNSS/SLAM/INS的融合系统的软硬件实现结构.仿真结果表明,融合系统可实现厘米量级的室内外定位精度,在长期GNSS拒绝的环境中可实现约60%的改善.可有效提升单系统定位导航的精度和响应速度,增强移动机器人的作业范围和环境适应性.
其他文献
近年来,以分布式雷达、电侦为代表的军事星座系统逐步列入装备序列,其多星协同探测的核心指标为多星时间同步精度,论证需求达到ns级甚至更高.传统的基于接收机秒脉冲时差测量(Time Digital Converter,TDC)的时钟驯服策略,受限于秒脉冲自身精度和时差测量芯片的测量精度,难以实现ns级精度指标.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北斗深耦合的星载时钟驯服系统,利用卫星导航接收机对可见卫星载波及伪距测量信
授时技术目前应用广泛,其中接收机授时是普遍应用的高精度授时方式.接收机授时常用的授时校正方式分为两种:秒脉冲移相校正和时钟驯服校正.其中秒脉冲移相校正不进行晶振补偿,只通过秒脉冲移相进行相位补偿,其移相分辨率受限于接收机任务调度周期所使用的时钟频率,授时秒脉冲抖动较大;时钟驯服校正使用外接接收机作为频率参考源,提供一个长期稳定精确的秒脉冲作为频率标准,使用驯服技术对本地时钟源进行时钟驯服,以实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