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经脉脏腑相关理论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33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黄帝内经》经脉脏腑相关理论进行系统梳理,为现代经脉脏腑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和实验研究。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将《素问》《灵枢》中经脉脏腑有关的条文进行归纳,并根据脏腑与经脉、络脉、经别生理联系、病候表现、诊断及治疗四个维度进行分类,分析其中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对《黄帝内经》经脉脏腑相关理论的特点、影响经脉脏腑相关理论的哲学文化因素及《黄帝内经》之后的具有代表性的针灸学著作有关经脉脏腑相关内容的补充和发挥等进行提炼和总结。结果:《黄帝内经》中五脏与经脉的相关性具有较为坚实的实践基础,其来源于脉诊实践,手足脉均诊相应五脏之气,有关五脏生理脉象和病理脉象的记载也详细充实。在脉诊实践的基础上,对五脏的病候表现进行阐述,因此,五脏的病候表现与相应经脉较为一致,而其治疗也主要选择该经脉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五输穴。《黄帝内经》中有关六腑的生理、病理表现及其治疗论述均不及五脏之充分、详尽、具体。《灵枢·经脉》虽然将六腑与六阳经建立了相应的联系,但并非直接联系,而主要是通过经别实现,因此六腑与阳经的联系密切程度较低,六阳经的"是动病"和"所生病"也与相应的六腑关系不大,其"是主所生病"均用"是主津所生病""是主血所生病""是主液所生病""是主筋所生病""是主脉所生病"表述,为邪气入侵所致的经脉循行所过部位发生的体表外经病,较少涉及内腑病症。尽管《灵枢·经脉》为了理论构建的需要,将手太阳经与小肠相配,手阳明经与大肠相配,手少阳经与三焦相配,然而,因其缺乏相应临床实际支撑,也仅仅停留于文字。经脉脏腑相关理论的形成过程较为漫长,受不同时期哲学文化因素的影响,如"天六地五"学说、"天之十二"学说、"二十八宿"学说、三阴三阳学说、古代官制理论,其理论发生了更替、变革,甚至是出现与事实相背离的现象。结论:经脉脏腑相关理论体系源于《黄帝内经》;从生理、病理、诊断、治疗4个维度而言,《黄帝内经》五脏的经脉脏腑相关理论框架体系具有完整性,而六腑的经脉脏腑相关理论框架体系不完整;《黄帝内经》经脉脏腑相关理论受到当时哲学文化因素影响,具有一定局限性。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介绍发达国家企业年金发展状况及特点,总结归纳发达国家企业年金的投资运作模式、主要投资渠道及投资风险管理经验,针对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我国
伴随着民粹主义在西方国家的风起云涌,为防止其与我国民粹主义的“共振”,有必要对基于互联网传播的民粹主义,即对网络民粹主义作进一步研究。由于大学生并未完全成熟,加之我
临夏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属于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寒旱区的交界区,在区域地理上属于季风边缘区半湿润气候向半干旱气候过渡区。盆地内发育了厚度可达1600米
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了高速公路供配电系统常见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高速公路所属供配电系统常见问题的防治措施,以满足对电能的正常使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