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自2014年11月26日国务院召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以来,教育部正式从国家体育总局接管校园足球工作(简称"新一轮校园足球")。为推动新一轮校园足球改革发展,我国政府在摸索与实践中不断调整并逐步强化顶层设计,同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使新一轮校园足球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但是,随着改革的推进,新一轮校园足球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与困境,影响了其发展进程。为此,本研究试图通过对我国新一轮校园足球改革发展成效的总结,存在主要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应对策,为我国新一轮校园足球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搜索以"校园足球"为主题的相关文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上搜索校园足球相关政策文件;在人民日报、中国教育部、中国体育报等报刊中搜索所有领导人关于校园足球工作的讲话;在"校园足球"公众号上搜索所有关于校园足球发展动态的通知。以此作为本研究的理论依据。数理统计法:运用Excel表格,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改革试验区、试点县(区)、高校高水平运动训练队、"满天星"训练营、科研文献、专利项目等数据进行统计与核实,并绘制成图表。专家访谈法:针对新一轮校园足球发展的成效、存在问题等对此领域专家、学者,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校长、一线教练员、教师等进行访谈,更加准确、深入的了解新一轮校园足球发展动态。研究结果:我国新一轮校园足球取得的主要成效包括:1)组织管理转型升级:组织机构更新换代、政策保障机制健全;2)普及程度快速提升:宣传力度加强、"特色学校+改革试验区+试点县(区)+高校高水平运动训练队+‘满天星’训练营"五位一体的立体化新一轮校园足球普及推进格局初步构建以及校园足球人口快速增长;3)竞赛体系初具规模:"小学-初中-高中-大学"4级联赛制度、"校内竞赛-校际联赛-选拔性竞赛-出国交流比赛"竞赛体系以及"班班参与、校校组织、地方推动、层层选拔、全国联赛"的新一轮校园足球竞赛格局的构建;4)保障条件明显改善:师资队伍的显著加强及人才培养通道的初步畅通;5)科学研究成绩斐然:基础研究领域关注度的提升及技术研究领域的卓有成效。我国新一轮校园足球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政策落实差强人意:部分政府部门存在"重规划轻监督"、部分学校存在"重申报轻建设"的现象;2)思想观念根深蒂固:校长只是政策的被动执行者,仅以业绩为导向,不为长远考虑,或是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创建目标存在曲解。"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是多数家长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家长将学业成绩与体育运动对立,认为足球会拖学业成绩的后腿;3)保障条件杯水车薪:场地、师资虽有所加强但仍供不应求,人才培养通道虽初具规模但并未完全畅通;4)发展质量良莠不齐:部分特色学校存在场地、师资缺乏,体育道德缺失现象。特色学校人口在综合素质及运动技能方面与日本等足球强国球员均相差甚远。研究结论与建议:在各级政府部门科学统筹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新一轮校园足球正沿着正确的轨道加速推进。整体来看,新一轮校园足球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这仅是起点,当前校园足球改革仍处于不断普及与提高阶段,改革不能浮于表面,要向纵深推进,校园足球改革就是要在以往改革的基础之上,再上一层、再深一步。改革任务还很繁重,改革使命还很艰巨。本文通过对我国新一轮校园足球改革发展成效的总结,存在主要问题的分析,就我国校园足球的改革提出具体针对性的建议:1)把稳方向:明确发展定位,强化政策落实;2)精准发力:加大宣传力度,转变思想观念;3)层层突破:加强保障力度,奠定坚实基础;4)突出实效:遵循运动规律,保证发展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