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音樂養心療法

来源 :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ongde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琴發源於中國,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隨了作為演奏樂器外,古人還用古琴作為修心養性的"法"器。古琴的特色為左手取音可自由地在琴面上移動,音色虛實相間,韵味醇厚。古琴另一特色就是可作為養心之用,與其他中華傳統養心方法例如:書法、氣功、太極拳等之養心道理有異曲同工之妙。譬如書法與古琴都講求"形神"和"氣韵";虛實對比的關係;書法講求"方""圓"並用,古琴要求"剛""柔"相濟领稓夤Ψ矫妫殮夤εc彈琴都要求"鬆""靜";兩者運氣需閑靜學ⅲ罱K達致"精""氣""神"合一。而太極拳要求形、意、氣、力的整體平衡,古琴的手法也要求形、意、氣合一,即以意運臂,以氣貫指。太極拳與古琴都需要圓轉內勁和精神內斂?徘賹π睦斫】刀计鹱藕艽笞饔茫簭椙倌苁鼓X、心、身處於半休眠狀態,是良好的養心、養身、養生之道。彈琴的左手指法吟、猱、綽、注等對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等有促進經氣運行的作用。右手彈撥手法包括抹、挑、勾、剔等對手三陰三陽經的經氣也有促進作用。彈琴時端正坐姿、含胸拔背、氣易自腰背發出,有助背部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的經氣運行。根據《黃帝內經》和陰陽五行相生相尅學說,五音對應五行及五臟,即宮屬土屬脾,商屬金屬肺,角屬木屬肝,徵屬火屬心,羽屬水屬腎。根據《內經》,本臟的音可治本臟病,也可根據五行相生相尅的規律治療他臟之病。古琴樂音能起治療作用除了依據《內經》的理論外,也可根據現代科學理論有關大宇宙與人體臟腑小宇宙的音頻共振作為解釋。基於古琴樂音治療的理論,可進一步發展古琴音樂治療的探索,但相信古琴音樂療法會比單純樂音療法較為複雜,因涉及音樂藝術和聽者的修養及心理等因素,需要進一步的臨床研究。此外,古琴音樂與現代的醫學共振音樂有很多共通之處。醫學共振音樂實驗證明,其對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的平衡,及對內分泌荷爾蒙的平衡,明顯的優於藥物,且無藥物的副作用。古琴音樂發展為全新的醫學共振音樂是很有潛力的。綜上所述,古琴養心療法是有很大的發展潛力的,相信頗切合現代人追求健康的需要。
其他文献
姓名:顾延彬  职务:主任记者  学历:本科  毕业院校: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  工作单位:珠海广播电视台电视社教部    专业工作经历:  1978.7-1982.7 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油画专业)  1982.6-1992.10在黑龙江省电视台电视剧部任编导、摄像、美术指导、制片等  1992.10-1999.8在珠海电视台新闻部 记者  1999.8-2001.9 在珠海电视台《
在英语教学逐步西化的同时,我国传统文化渐失在英语课堂中,所以,英语老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务必要重视传统文化的融入和渗透,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好铺垫.对于中小学
素质教育的宗旨是从人的身心两个方面来培养人和发展人.在小学阶段,通过素质教育的实施,所培养出的小学生应是充满个性化色彩、阳光而又充满活力的,并非是思想模式化、僵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