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20年来,情绪调节已成为情绪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已有研究显示情绪调节策略对抑郁情绪有重要影响。但以往对情绪调节侧重在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两个方面,本文对认知方面采用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九种方式,目的在于了解其对抑郁情绪的影响过程和机制。目的:考察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与抑郁情绪的关系,检验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在二者关系的中介效应。方法:选取陕西师范大学本科生388人,采用大五人格量表(NEO-FFI),认知情绪调节量表(CERQ),和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进行施测。通过分析检验,并用bootstrap对中介作用检验。结果表明:(1)适应性和非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在抑郁组和非抑郁组有显著差异(t=3.855,p<0.001;t=-6.338,p<0.001)。非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和抑郁呈正相关(r=0.367,p<0.01),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和抑郁呈负相关(r=-0.227,p<0.01)。(2)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发现,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在责任心和抑郁情绪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GFI=0.954,IFI=0.946,CFI=0.945,RMSEA=0.077)。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在外倾性和抑郁情绪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GFI=0.948,IFI=0.928,CFI=0.927,RMSEA=0.085)。非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在神经质和抑郁情绪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GFI=0.951,IFI=0.937,CFI=0.937,RMSEA=0.087)。非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在责任心和抑郁情绪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GFI=0.979,IFI=0.983,CFI=0.983,RMSEA=0.043)。结论:人格因素能够显著预测大学生群体的抑郁情绪,其中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作为中介变量影响抑郁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