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真实环境中的物体位置表征有三种不同的空间关系理论。非层次理论认为环境中的物体位置在人脑中是以网状的没有层次结构的形式储存的。层次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同物体位置在人脑中的表征是以不同的分支区域储存的。层次理论分为强层次理论和部分层次理论。强层次理论认为人脑只储存各个分支区域之间的关系,以及区域内的物体相对于自己区域的关系,并不直接储存跨区域间的物体位置关系,跨区域间的物体位置关系是需要经过计算才能得出。部分层次理论和强层次理论的区别在于,跨区域间的物体位置关系可以被人脑直接储存,也可以通过计算得出。本研究的目的是想检验虚拟现实环境中的空间关系是如何组织的。我们让3组被试学习一个环境中的物体位置,第一组被试以自由走动的方式学习虚拟环境中的物体位置,第二组被试以限制走动的方式学习虚拟环境中的物体位置,第三组被试学习地图中的物体位置,环境和地图中的物体都被分成四个不同的区域。在学习完物体位置之后,被试进行三种任务测试:空间启动任务(物体再认)、相对方向判断任务、距离估计任务。结果显示,在进行物体再认时,呈现的前一个物体为同一区域内的邻近物体,比呈现同一区域内较远的物体更有助于缩短后一个物体的判断时间。在完成相对方向判断任务、距离估计任务时,同一区域内邻近物体的成绩好于较远物体的成绩,跨区域之间,邻近物体的成绩也好于较远物体的成绩。本研究证明,虚拟现实环境中的空间关系表征支持部分层次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