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星科有毒中药炮制减毒共性机理

来源 :2014年全国中药炮制学术年会暨中药饮片创新发展论坛及协同创新联盟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phinro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南星科的半夏(Pine//ia ternata (Thunb.) Breit.)、掌叶半夏(Pinellia pedatisecta Schott.)、天南星(Arisaema amurense Maxim)、白附子(Typhonium giganteum Engl.)是常用有毒中药.因其有毒,故在临床应用前需要把它们浸泡在白矾溶液中来炮制减毒.毒针晶和凝集素被认为天南星科有毒中药中共性的毒性物质,两者均具有显著的致炎作用.本文研究了白矾溶液降低毒性成分毒性的炮制机理.采用整体动物腹腔致炎模型和家兔眼结膜刺激模型研究白矾炮制对针晶、凝集素蛋白的刺激性及致炎毒性的影响;采用电镜扫描观察针晶在炮制过程中的晶型变化;采用HPLC法研究针晶的溶解、锈蚀是与白矾溶液中何种离子相关;以27AI-NMR技术研究草酸铝络合物的形成与针晶溶解、锈蚀之间的关系;采用蛋白Shotgun质谱分析技术研究白矾溶液浸泡前后凝集素蛋白肽序列变化.
其他文献